原文: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夕一作:昔)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译文及注释: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夜像环,每个夜晚都变成珠宝。如果像月亮一样永远明亮,就算是冰雪也不会让它变冷。无那尘缘容易消逝,燕子依然,轻踩帘钩说话。唱完秋天的悲伤,春天的花丛会有一对蝴蝶来认领。
注释:
辛苦:辛勤劳作的辛苦。
最怜:最为怜爱。
环:圆圈。
玦:美玉。
若似:如果像。
月轮:月亮。
终皎洁:一直明亮。
不辞:不怕。
冰雪:寒冷的天气。
那尘缘:那些尘世的缘分。
容易绝:容易消失。
燕子:一种鸟类。
软踏:轻柔地踩。
帘钩:窗帘上的钩子。
唱罢:唱完。
秋坟:秋天的坟墓。
愁未歇:忧愁还没有消失。
春丛:春天的花丛。
认取:辨认。
双栖蝶:两只栖息在一起的蝴蝶。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介绍的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词《天净沙·秋思》的来源和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康熙十六年(1677)重阳节前三天。据传,这一天正好是纳兰性德亡妻去世的一百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纳兰性德做了一个关于亡妻的梦境,他的亡妻百日的亡魂出现在他的梦中,向他说了一句话:“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这句话充满了遗憾和对逝去爱情的眷恋之情,成为了纳兰性德这首词的灵感来源。
纳兰性德的亡妻去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他深深地怀念和思念着亡妻。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一首以天上月作为主题的词。在这首词中,纳兰性德通过天上月的比喻来表达他对爱情的看法,同时借用这个比喻来展示他对亡妻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在重重生命打击下的创作之一。从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这首词描绘了他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也抒发了他对于亡妻的眷恋和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词中用月亮来喻写爱情的转瞬即逝,以及人生的无常。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和深深的悲痛。
在词的前半部分中,纳兰性德用月亮作为比喻,表达爱情的短暂和美好难以永久。他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月亮在满月的时候像一个圆环,然而无论是满月还是缺月,都是时间的见证者。纳兰性德通过描述月亮的变化来呈现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爱情短暂而美好的遗憾之情。
在词的后半部分,纳兰性德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他用燕子在帘间呢喃来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尾处,他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
总的来说,这首词展现了纳兰性德深情的一面,表达了他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通过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他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无常、爱情短暂以及生离死别的沉痛。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最辛苦和最让人怜爱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yu2huan2)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yu4jue2)。如果能像月轮那样终身皎洁,我会放弃自身像冰雪般的清凉为你发热。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
1. 玉环:即圆形的玉饰物,引申为指圆月。
2. 玉玦:即月中的不完整月牙,又称缺月。
3. 尘缘:佛教用语,指人间间不断的苦难和烦恼。
4. 帘钩:帘子挂钩,指在窗户或门钩上挂帘子的钩子。
5. 高歌一曲:指高声唱歌。
6. 双飞双宿:指两只蝴蝶一起飞舞停留。
译文及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