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译文及注释:
平原的草已经枯萎,重阳节后,黄叶的树摇曳不停。我记得曾经骑着玉勒青骢,走过落花的季节,拾起了碧绿的玉石,突然听到了箫声。如今来到这里,只见到烧痕残留,碧色已经消失殆尽,霜影乱红凋零。秋水映照着空旷的天空,寒烟如织,皂雕在天空中飞翔,天空阴沉沉的。人生必须要享受快乐,你知道吗?但是时间过得很快,两鬓已经斑白。我和东君分别,切断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功名算什么呢?我只想过自己的生活,穿着短衣,射虎,沽酒在西郊。我倚着马影,挥舞着毛笔,在夕阳的余晖中写下了这些文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关怀和怀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世事一场大梦》便是他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开宗明义地表达了纳兰性德不满现状的牢骚之情。他夙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难以实现,因而感到无奈,常自慨叹。这首词便是颇有不逢际遇的牢骚语。
在行文中,纳兰性德突出了秋天郊外的景象,写出了空旷凋零、物华休矣的感觉,表现了生命凋零、岁月匆匆的感慨。接下来,他通过下片的抒情,更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甘和愤怒。他直发胸旨,径抒真情,痛快淋漓。
这种前景后情的写法正是纳兰性德作品中的一大风格,他通过写景的形式来推展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非常巧妙。这也正是稼轩词的特点,周颐更是深受其影响。
《世事一场大梦》是纳兰性德代表作之一,通过景物的描写、情绪的抒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甘和牢骚,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早期的作品,他在这个时期怀揣着经邦济世的抱负,却难以实现。因此,他常自慨叹。在这样的心境下,纳兰与友人一起出行,想起自己的际遇,便写下了这首词。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情关怀和怀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遂,一度被贬为边疆官员,使得他的志向难以实现。这一点也从他的词作中得到了体现,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多少恩情凝聚在这痴心,一场辛酸,几点泪痕”。
这首词中,纳兰性德描绘了一个秋日沉寂凄美的景象,借此表达对自己际遇的无奈与感慨。纳兰性德的词作情感真挚、妙语连珠,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词恰如其余,以情感抒发、绘画般的描绘和凄婉动人的意境,表达了纳兰性德早期的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重阳节过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黄叶在疾风中凋落。记得春日骑马来此踏青时,多么的意气风发。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萧瑟肃杀,空旷凋零。秋水映破长空,寒烟弥漫,苍穹飞雕,一片苍茫。人生在世,年华易逝,须及时行乐。春天过后,依旧心绪绪无聊。想想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猎,英姿勃发,在夕阳下挥毫泼墨那是何等畅快。
【注释】:
1.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 萧瑟肃杀:形容景象冷凄、寂寥凄清的样子。
3. 秋水:指秋季的江河湖海水面。
4. 苍穹:广阔的蓝天白云。
5. 酒射猎:指春秋时期贵族闲暇时所进行的射箭和打猎活动。
6. 泼墨:随意挥洒墨水。
7. 英姿勃发:形容人英俊、威风凛凛的样子。
【补充汉字译文】:
重阳节过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黄叶在疾风中凋落。记得春日骑马来此踏青时,多么的意气风发。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萧瑟肃杀(shà),空旷凋零。秋水映破长空,寒烟弥漫(mián),苍穹(fāng)飞雕,一片苍茫。人生在世,年华易逝,须及时行乐。春天过后,依旧心绪绪无聊。想想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猎,英姿勃发,(在)夕阳下挥毫泼墨那是何等畅快。
译文及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