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译文及注释:
松林山岭上,避暑消夏之地。茅草搭建的房檐下,躲避雨水。闲暇时光,多次来此。醉意中扶着孤石,观赏飞溅的泉水,又回到了之前清醒的地方。
东家迎娶新妇,西家送女出嫁。门前灯火辉煌,欢声笑语不断。酿造出千顷稻田的芬芳香气,夜夜不停地散发着,经历了一天的风露。
注释:
松冈避暑:指在夏天躲避炎热的松林山岭。
茅檐避雨:指在雨天躲避雨水的茅草房檐。
闲去闲来几度:指作者多次来到这里,悠闲自在地度过时光。
醉扶孤石看飞泉:指作者在醉酒状态下,扶着孤石观赏飞溅的泉水。
又却是、前回醒处:指作者在这里曾经醒来,又回到了这个地方。
东家娶妇:指东家家主迎娶新娘。
西家归女:指西家家主送女儿出嫁。
灯火门前笑语:指新婚夫妇在门前点灯,欢笑交谈。
酿成千顷稻花香:指农民们种植水稻,收成后酿成香气扑鼻的稻花酒。
夜夜费、一天风露:指农民们辛勤劳作,日夜不停,耗费了很多心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在江西上饶时所作的一首抒情小词,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在词的开头三句中,作者通过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等词语,简练地描绘了自己在江西上饶的生活场景。这里的“闲”并非作者想要的闲逸生活,而是被迫无法实现自己抱负的“闲”,给人一种深深的忧愁之感。正如他自己所说:“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
而在“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这句中,作者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心境。他沉醉于酒中,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想起了曾经的醒悟,心中不禁悲戚。这种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悟,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于爱情的反思和领悟。
整首词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表现出自己对于生命、时间、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这种反思和领悟,不仅给人带来了深刻的精神启迪和思考,也展现了辛弃疾优美的文学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天赋。
赏析详情»
赏析二:
辛弃疾的《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一篇,以其轻灵自然的笔调和流畅优美的文句,展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人生、诗歌的独特认知和深刻感悟。
在开篇的两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中,辛弃疾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自然美的山水画卷。他用“连云松竹”、“断崖修竹”等词语勾勒出山林景象,展示出自然界的灵气和柔美;而“闲来闲去几度”这句话,则表现出作者长期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和情感体验。这种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状态,不仅让辛弃疾身心愉悦,也启示了他诗歌创作中的源泉和灵感。
随后,“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这一句,则给人带来一种抒情的氛围。诗人在描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之中,手扶着石头,欣赏着瀑布的壮阔景象,情感已经达到了极致。同时,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珍视,也反映出他热爱诗歌的精神追求。
最后,“南共北,正分裂”这一句,则表达出辛弃疾隐居的物质条件和身份地位的变化,以及他对这种变化所产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辛弃疾内心的复杂和纷扰,也可以看到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这篇文章,展现了辛弃疾丰富的感性和理性,以及对于生命、自然和诗歌的独到见解和感悟。这篇文章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和探索世界的窗口。
赏析二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抒情小词-《水调歌头·江城子》。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作品《西江月·遣兴》一样,均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时辛弃疾已经辞职归家,居住在江西上饶。在那个年代,农村生活是当时大部分人民的日常生活,而辛弃疾的这首抒情小词也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述着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据了解,辛弃疾在江西上饶的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由于这里的山水环境得天独厚,辛弃疾干脆将自己的楼屋命名为集山楼,后来改为雪楼。在这里,他沉醉于田园风光之间,享受着自然的洗礼,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灵感,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佳作。
总之,《水调歌头·江城子》这首抒情小词是辛弃疾在家乡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借助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和过去生活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他敏锐的感知和充沛的创作灵感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展现,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文学遗产。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松岗中躲避寒暑,在茅檐下躲避风雨,如此来来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停下醉酒摇晃的脚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飞流直下溅珠跃玉的瀑布(崖头瀑布),醉眼朦胧,辨认许久,看啊看啊,原来以前多次酒醒就在这里!东边有人娶妻,而西边已经出嫁的女儿也回娘家省亲,两家门前都灯火通明,亲友云集,一片欢声笑语。村外田野里柔风轻露漫天飘洒(低头北风捧袖衣,原是新丰市伯劳山下,今年九十岁的文化名人汤铭卿先生所作),它们是在酝酿制造着稻香千顷,丰收就在眼前了!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
【译文】在松林之中避寒防暑,在茅屋下躲风避雨,这样来来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我停下醉酒摇晃的步伐,扶着嶙峋的怪石,注视眼前飞流直下、溅起珠水、跃动玉液的瀑布。醉眼朦胧良久,辨认出来,原来以前醒酒过来就在这里!东边有人迎娶新娘,西边已出嫁的女儿也回娘家探亲。两家门前都灯火通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笑语盈庭。田野里吹拂着温柔的微风,夹杂着清晨的露珠漫天飘洒。它们正在酝酿着制造稻香千顷,丰收就在眼前了!感谢在夜里吹拂的风和露珠对稻谷的滋润。
【注释】
1. 松岗:指生长着许多松树的地方。
2. 嶙峋:形容山石陡峭、高耸的样子。
3. 瀑布:山间河流由于地势落差而形成的流水坠落的景象。
4. 稻香:指煮熟后散发出的浓郁香味,也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形象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