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及注释: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释:
山:指景色中的山峰。
歌眉:指歌唱的人。
敛:收敛、收起来的意思。
波:指水面上的波浪。
醉眼:指醉酒后的眼睛。
流:流动、流淌的意思。
游人:指游客、旅人。
十三楼:指高楼,可能是指楼阁、亭台等建筑物。
竹西:指扬州的一个地方。
歌吹:指歌唱和吹奏乐器。
菰黍:指菰蒲和黍稷,是古代的两种农作物。
连昌:连绵不断的意思。
歜:弯曲、弯折的意思。
琼彝:指用琼瑶和玉制成的酒器。
倒:倒置、翻转的意思。
玉舟:指用玉制成的小船。
水调唱歌头:指唱水调歌头,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
声绕碧山飞去:指歌声在碧山间回荡、飘荡。
晚云留:指晚霞的余晖在天空中停留。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二:
《惠崇春江晚景·题李龟年所居》是苏轼在游玩杭州十三楼时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绘了楼边景物与游人欢饮和游乐的盛况。本词的上阕以十三楼为主线,通过描写十三楼周围的景象和游人的欢饮,将景物与人的活动融为一体,体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作者采用了移情手法,将自己和同伴心神俱醉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快乐和自由。
下阕则以“歌声”为主线,通过描写听人唱《水调歌头》曲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巧妙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境界。此词既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惠崇春江晚景·题李龟年所居》这首词以其高妙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赏析二详情»
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题李龟年所居》这首词,是苏轼在游玩杭州十三楼时所作,描绘了那里的美妙景色和人们陶醉其中的欢愉心情。作者运用写意的笔法,以雅兴豪举如听歌、饮酒等为主线,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艺术佳境,浸润着他对自然的深情表达。而对比手法的运用则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移情手法的运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妙笔生花,运用身临其境的描写手法,将自己与同伴面对旖旎的湖光山色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全词中所涉及的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菰米软糕菖蒲菜等美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享受;酒,代表着人们放松自我的欢愉;山色、波涛等景象则代表着大自然的壮美和不可预测的变化。整首词写出了苏轼的豁达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具有值得品味的深刻艺术内涵。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苏轼被任命为杭州知州。在此期间,苏轼游山玩水,领略了杭州山水胜景的壮丽和秀美。端午节时,苏轼与友人一同游览了杭州著名景点十三楼。在登临高楼、远眺山水的过程中,苏轼深深地感受到了山水的妙处,流连忘返。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经历,他写下了《惠崇春江晚景·题李龟年所居》这首词。
这首词以“山色”、“歌女”、“黛眉”、“碧波”、“朦胧”、“醉眼”等具象的意象,描述了夕阳西下、山水静谧、水面波光粼粼、歌声回荡在山谷中等景象,展现了端午时节杭州山水的独特韵味。
此外,这首词还以“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等描绘美食的插句,体现了苏轼生活中的情趣和品位。整个词的写作,透露出词人豁达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
山色(shān sè)- 山的景色
歌女(gē nǚ)- 歌唱的女子
黛眉(dài méi)- 形容美女的眉毛
浓聚(nóng jù)- 凝聚在一起
碧波(bì bō)- 湖水波光粼粼的景象
朦胧(méng lóng)- 形容模糊或暗淡不清
醉眼(zuì yǎn)- 形容陶醉的眼神
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十三楼(shí sān lóu)- 指楼阁,传说是为了远观江山而建
竹西(zhú xī)- 位置在扬州城西部的地方名
歌吹(gē chuī)- 指歌唱和吹奏乐器的艺人
古(gǔ)- 古老的
扬州(yáng zhōu)- 江苏省的历史名城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
菰米(gū mǐ)- 江米
软糕(ruǎn gāo)- 一种传统的糕点
菖蒲(chāng pú)- 一种草本植物,又称香蒲
玉壶(yù hú)- 一种器皿,用于贮藏酒水
玉杯(yù bēi)- 用于盛放酒水的杯子
美酒(měi jiǔ)- 高品质的酒
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水调歌头(shuǐ diào gē tóu)- 唐代诗歌体裁之一,多用于表现爱情和离别
歌头(gē tóu)- 歌曲的开头部分
绕(rào)- 围绕着转动
晚云(wǎn yún)- 形容在傍晚时出现的云朵
挽留(wǎn liú)- 拦住不让走
注:这是苏轼的《浣溪沙·人间四月芳菲尽》中的一句,描写了春日里自然和艺术的交织,形象丰富,意境深远。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