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花信来时》拼音译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huā
    xìn
    lái
    shí
  • [
    sòng
    ]
    yàn
    dào
  • huā
    xìn
    lái
    shí
    hèn
    rén
    huā
    jiù
    yòu
    chéng
    chūn
    shòu
    zhé
    duàn
    mén
    qián
    liǔ
  • tiān
    duō
    qíng
    cháng
    xiāng
    shǒu
    fēn
    feī
    hòu
    leì
    hén
    jiǔ
    zhàn
    liǎo
    shuāng
    luó
    xiù

原文: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译文及注释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花儿虽然依旧美丽,但是没有人能像花儿一样长久地陪伴着我。春天又过去了,我变得更加消瘦。我在门前折断了柳枝,表达了我内心的悲伤。
天上的神明虽然多情,但是他们不会长久地陪伴着我。我们分别之后,我留下了泪痕和酒意,只有双罗袖陪伴着我。
注释:
花信:指花开时的消息,也可以理解为花瓣飘落的信号。

似花依旧:比喻爱情如花一般美好,但是没有人能像花一样长久不变。

春瘦:指春天时因思念而瘦弱。

折断门前柳:比喻离别的悲伤,也可以理解为断了情人之间的联系。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意思是天意难测,有时候即使两个人很相爱,也不能长久在一起。

分飞后:指分别之后。

泪痕和酒:指因思念而留下的泪痕和喝酒来麻痹自己的心情。

占了双罗袖:指用袖子擦去泪痕,也可以理解为将思念装进袖子里。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晏几道所作的一首思妇之词,其主题围绕着春天的到来和相思之苦展开,抒发了作者深邃多情的内心世界。整首词以温婉柔情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花开、柳绿的美好景象,但在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了作者无尽的思念和哀伤。 词的第一部分,通过描写“花开有信而人归无期”的境况,透露出一丝怨恨之情,春季的美景让思念之苦更为深重。而“又成春瘦”更表达了已经成为恒久不变的规律,伤春之长久而且深沉。实际上,致瘦之因,伤春只是表面的话,真正痛苦的原因,还是由于离别所导致的思念之苦。每年春天,“留”人不住,“柳”徒增恨,对着柳枝折之,以减缓思念之情,但不料三折两折,竟把门前的柳枝都折尽了。因此,引出在离别相思之苦的怨恨与深沉。 而到了最后一部分,则是表达了排遣愁苦的做法,通过“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来表现借酒浇愁的解脱方法。作者并没有明说,但是已经包含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思。泪和酒已然混为一体,以罗袖扭之,故而沾湿。这样写来,既是强调,也是夸张,但所表述的情意却是真挚的。 总之,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以温婉柔情的笔调表现了作者多情而又无奈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深邃的情感和思想。晏几道的精湛辞藻和高超的词艺,使得这首词在文学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赏析详情»


简析
这首小词是晏几道创作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到来和相思之苦展开,抒发了作者深邃多情的内心世界。文中以温婉柔情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花开、柳绿的美好景象,但在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了作者无尽的思念和哀伤。 作者在描述春天的美景时,通过描写花儿依旧、柳枝折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但此时人却未归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对比之间的痛苦。随着词的推进,作者将情感的重点逐渐转向了自己的思念之苦,表达了自己因别离而消瘦的心情。 文中作者为自己的情感痛苦找到了共鸣的对象——“天”。作者认为“天”赋予了人多情的心,却不肯给予长相守的机会,用简单而凄美的语言表达出对命运的无奈和不满。接下来又用“酒入愁肠,泪湿青衫”一句来强调自己的哀痛之情,表现出深刻的悲怆和无尽的思念。 总之,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以温婉柔情的笔调表现了作者多情而又无奈的内心世界,体现出晏几道高超的辞藻和精湛的词艺。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命运、情感等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中国文化中的浓郁情感色彩。 简析详情»


创作背景
晏几道是南宋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清新雅致、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中《采莲词》就被誉为“千古绝唱”,成为了南宋时期民歌传统的代表之一。 在北宋时期,人们喜欢观赏花卉,也根据花卉赋予它们特定的含义,这种风俗称为“花语”。晏几道作为一位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注重观赏花卉并在自己的词作中借花写志。据《唐宋词》一书记载,晏几道在春天观看到花光依旧、花香依存,而人却因别离而消瘦,十分感慨。于是他为了思念自己的妻子,创作了这首撼人心弦的《采莲词》。 这首词以采莲女子为主题,在描述完姑娘们采莲的细节后,晏几道着重描写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了一种“人世间太匆匆”的感慨和思绪。晏几道以凄美的笔调,将采莲女子的心思默默地嵌入自然之间,从而证明了生命的宝贵和无常。在词作的最后,晏几道表达了“长相守的机会”并不容易得到的悲哀感叹,令人深感唏嘘。 《采莲词》是晏几道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恬静之态渲染出动人心弦的音乐之旅,带给读者深厚的思考与回味。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应花期而来的风哟,你虽来了,但人已离散去,全不像那花儿依旧。人到春来瘦,等候着心上人,倚门盼归,折断了门前杨柳。上天赋予了人多情的心,却不肯给予长相守的机会。自你我分别后,伴随我的,只是相思的泪、浇愁的酒,沾湿了我的双罗袖。 注释: - 应花期而来的风:指应该在花开时节出现的风,比喻时机已过。 - 离散:分散离去。 - 花儿依旧:比喻物是人非。 - 人到春来瘦:指因思念而瘦弱。 - 倚门盼归:倚着门框等待心上人归来。 - 杨柳:指杨柳树。 - 多情的心:指爱情所激发的深情。 - 长相守的机会:指能够长久在一起生活的机会。 - 双罗袖:明代女子的衣袖款式之一,有两个褶皱。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是北宋词人晏殊的弟弟。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