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译文及注释:
雨雪交加稀疏落,经过火烧路面湿。巷陌秋千摇不停,清明节日还未至。杏花梢头香气溢,淡红色泽褪为白。心中多情苦难折,病态郁闷像年少。绕廊独自坐思量,月色笼罩云重锁。
注释:
1. 雨霰疏疏:雨雪交加,稀稀落落。
2. 经泼火:经过火炉烤烤干。
3. 巷陌秋千:巷子里的秋千。
4. 犹未清明过:还没有到清明节。
5. 杏子梢头香蕾破:杏树梢头的花蕾开放了。
6. 淡红褪白胭脂涴:淡红色的胭脂褪色了,留下了斑斑涴痕。
7. 苦被多情相折挫:因为多情的人的折磨而痛苦不堪。
8. 病绪厌厌:病态的情绪沉闷不乐。
9. 浑似年时个:感觉像是多年前的事情。
10. 绕遍回廊还独坐:绕着回廊走了一圈,最终还是独自坐下。
11. 月笼云暗重门锁:月亮被云层遮住,门锁沉重。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汇,以及一些典故和历史背景。其中最突出的当数“雨霰”,作者通过描绘细雨冰冷、稀疏的状态,表现出一种优美、淡雅、清新的氛围。同时,还提到了“泼火雨”和“清明雨”,这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中的特殊天气现象。
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些典故和历史事件,如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折挫”,用来暗示某人受到了批评或挫折;柳永引用《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中的“举案齐眉”的典故,以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尚品德。
整篇文章以简洁明了、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为主,以描述不同天气现象为线索,通过引用典故和历史背景等元素,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鉴赏详情»
赏析:
本文介绍的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他的妻子王弗的一首词,主要描写了两人的生活情趣以及夫妻之间多情的苦恋。整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是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后的美好生活情趣,下片则是回忆夫妻长年的多情苦恋。全词运用回忆之笔,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刻画,重现了东坡夫妻两次典型的生活情趣画面,将多情苦恋的夫妻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上片中,词人描述了自己观看妻子等女性秋千游戏的情景。通过“雨霰”、“泼火”等气候和“清明”等时间点,进一步刻画出了秋千游戏的春寒气息。同时,词人还用“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来描绘杏花绽蕾的美景,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这一段文字充满了词人对妻子、对生活的美好回忆,令人感受到满满的温情。
下片中,词人则通过“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这一描写多情苦恋的句子,将自己和妻子之间的感情诉说得淋漓尽致。他用“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这样的生活场景,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幅幅充满悲凉、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苦恋的无限思念和眷恋之情。整段文字情感真挚动人,让人不由得为这对多情苦恋的夫妻黯然神伤。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其细腻动人的情感、精湛生动的描写技巧以及对生活、爱情的怀念和留恋,赢得了读者们的青睐与喜爱。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名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其创作时间约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后。当时,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还朝,除了担任判登闻鼓院之外,还专门负责臣民奏章。然而,就在五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的元配王弗逝世了。因此,苏东坡写下了这首词来缅怀自己的爱妻。
这首词在苏东坡的创作中占据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苏东坡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揭示了他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豁达精神。具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比喻,词中表现出了苏东坡对于人生的理性思考和超越自我的境界。
总之,这首词是苏东坡词作中的杰品。它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优美的词艺风范,更在人生哲理上展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高度智慧。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注释:
桃花雨:桃花盛开时,花瓣随风飘落,形似雨点,故称为桃花雨。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一般在4月4日或5日。
秋千:一种娱乐工具,常用于游戏和玩耍。
杏子:指杏树结的果实。
胭脂水粉:一种化妆品,指女性用于搽颜色的化妆品。
痛苦的折磨:形容因感情上的烦恼而导致的身心上的痛苦。
长廊:一种建筑形式,是指在建筑物外部沿墙修建的走廊。
回廊:建筑物内部的一种长廊,通常是个人活动、休息、开会等的场所。
月笼云暗重门锁:形容夜晚月色朦胧,云层密布,门锁沉重,象征孤寂、凄凉之境。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