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早秋》拼音译文赏析

  • tài
    yuán
    zǎo
    qiū
  • [
    táng
    ]
    bái
  • suì
    luò
    zhòng
    fāng
    xiē
    shí
    dāng
    huǒ
    liú
    shuāng
    weī
    chū
    sài
    zǎo
    yún
    qiū
  • mèng
    rào
    biān
    chéng
    yuè
    xīn
    feī
    guó
    lóu
    guī
    ruò
    fén
    shuǐ
    yōu
    yōu

原文: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岁末,万物凋零,正是火烧的时候。霜势早早地出现在边塞,秋天的云彩渡过河流。)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梦中环绕着边城的月光,心灵飞扬到故国的楼阁。思念故乡就像汾水一样,日日夜夜不停悠悠流淌。)
注释:
岁落:年末,指秋季即将结束。

众芳:指各种美好的事物。

大火流:指火烧山林的景象,也可理解为时节的变迁。

霜威:霜的威力,指秋季的寒冷。

出塞:指边疆,表示作者身处边疆。

云色:指秋季的天空,云彩的颜色。

渡河:指黄河,表示作者身处黄河流域。

梦绕:指梦中徘徊。

边城:指边疆的城池。

心飞:指思念之情,心灵的飞扬。

故国楼:指故乡的楼阁。

思归:思念家乡,渴望回归。

汾水:指汾河,是作者的故乡所在地。

无日不悠悠:日日思念,心情悠闲。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白的这首诗《将进酒》是在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天所作。那年夏季,李白受友人元演之邀,前往太原,并有意攀桂以求闻达。可他辗转三晋,历时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怀归之情。到了秋季,李白落寞的心境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怀乡之作。 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他对于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身的人生抱负与追求的热情。他渴望在官场上施展才华,却在长达半年的旅途中始终没有获得任何机会。李白曾经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而这次旅途的经历似乎让他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在这首诗中,他借助饮酒来发泄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苦短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流传后,成为了李白代表作之一,也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在这首诗中,李白融汇了豪放与精细,使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更加鲜活生动。同时,他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人生的意义的思考,也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太原早秋》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他乡,深情忆怀故土的思乡之情。 诗歌描绘了早秋时节的自然景象,通过“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的开篇,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与外部世界相映衬。同时,“大火”指向炽烈的七月天,也表现出时节变化的鲜明。在这个季节里,霜已然威胁边塞,天空也变得异常的湛蓝。这种对季节变幻的敏锐感受直接折射了诗人游历三晋,归程漫长的沧桑,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颔联开始,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梦境,把归乡的情感与亲情相结合,在梦中重回边城,凭栏远眺故国楼,充分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后半部分则反复写怀归之意,情感充沛、直白而不失细腻。最后一句“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更是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总体上,《太原早秋》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古人对季节变幻的敏感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诗人借助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留下了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和眷恋,让读者感觉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迷茫和激情,展现出一种边塞诗之雄健和朴实无华的诗歌艺术风格。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 注释:古诗中描绘了秋季的景色和气息。秋天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浓郁,花儿都休眠了,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感觉。秋霜早早地从北方降临,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到了汾河。这里描述了秋季的典型特征,燥热、干燥,同时也提到了北方的云和寒霜。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区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故乡的绮楼上,她的身傍。思念家乡的心就象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注释:古人用写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里描绘了主人公思念家乡的心情。夜晚,她的梦境是被秋天和月亮所包围的,但她的心却仍在家乡。秋色和月光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像汾河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家乡流淌。绮楼则是古代中国一种高级建筑,常用于官宦人家,这里也暗示了主人公的背景和社会地位。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