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拼音译文赏析

  • yuè
  • [
    táng
    ]
  • jīn
    zhōu
    yuè
    guī
    zhōng
    zhī
    kàn
    yáo
    lián
    xiǎo
    ér
    weì
    jiě
    cháng
    ān
  • xiāng
    yún
    huán
    shī
    湿
    qīng
    huī
    hán
    shí
    huǎng
    shuāng
    zhào
    leì
    hén
    gān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今夜鄜州的月亮,只有我一个人在闺房里独自欣赏。我遥想起那些还年幼的男女,他们还没有忘记长安的美好。

香雾弥漫,云鬟湿润,清辉照耀着玉臂,寒意袭来。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倚在虚幌前,让它们双照我的泪痕,让它们干涸。
注释:
鄜州:古代地名,今属陕西省。

闺中:女子的内室。

遥怜:远远地怜惜。

小儿女:指自己。

长安:古都,今属陕西省西安市。

香雾:指女子身上的香气。

云鬟:形容女子的头发如云般飘逸。

清辉:明亮的光芒。

玉臂:指女子的手臂。

虚幌:窗帘。

双照:指月光和灯光一起照耀。

泪痕:流下的泪水留下的痕迹。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月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选自《杜工部集》。诗歌描绘了长安月的美景,但更多的是通过写妻子和小孩子所处的境况来表达杜甫内心的感受。 从诗的题目“月夜”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杜甫眼前的美景:皎洁的明月高悬在长空,照耀着鄜州广袤的大地。然而,在此美景之上,杜甫更多的是思考自己与家人的分离之痛。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一联中的“独看”两个字,传递出杜甫身在异乡,只能靠远处的月光守望着家人的苦闷和孤独。而这“独看”的衬托,就是后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回答。这一联的“忆”字,表达了杜甫妻子的思念之意。包括小孩子在内的家人都在思念着长安的故乡,而此时的长安已经不复存在。 接下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诗,转换了诗歌的视角,把杜甫的孤独与家人思念之间的关系与自然景致相互呼应。正是因为杜甫身临异乡,才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中宏大而悲壮的气象。 最后,诗人用“明月”二字暗示着未来,让读者回想起和家人共同观赏的美景和欢笑,以及未来重聚的愿景。这样的结尾,让人不禁感叹诗歌中所流露出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杜甫这首《月夜》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提炼出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体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共情。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为天宝十五年(756年)春,当时安禄山率军攻打潼关,杜甫便从奉先移居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县。随着长安的陷落,叛军入侵白水,杜甫只得带着家人逃往鄜州羌村。七月份,肃宗在灵武县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后独自一人前往灵武,却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在这段动荡不安的时期,杜甫心系家人,十分牵挂,这也是他创作《登高》的背景。 《登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人思念的深切之情,展现出他对于困境的坚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这首诗的构思采用了从对方设想的方式,表现出诗人思虑周详的特点。通过这种手法,诗人使得诗句更加流畅,情感更加真挚,更能让读者深入体会到杜甫被战乱所困扰的痛苦和无奈。因此,这首诗在当时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而后世的诗人也常常学习这种创作方式。杜甫的《登高》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歌佳作,更是国家命运面临危机时的反映和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杜甫的这首诗叫做《月夜忆舍弟》,通过看月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抒发。但是,这并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而是包含了时代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的深层情感。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月的惆怅和忧郁,同时也能感觉到他寄托于未来的希望。在诗的前两联中,“怜”字、“忆”字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与“今夜”、“独看”有关,需要认真揣摩。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但是“今夜”的“独看”,则蕴含着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则留待结尾说明,而往日的“同看”则暗含在前两联中。 这首诗中表达了杜甫和妻子曾经一起观赏长安的明月,度过困难的岁月,这段记忆深刻铭心,使得杜甫在流亡时,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的时候,充满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忧虑和惊恐。诗中的“忆”字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去思考。 总之,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与妻子曾经一同观赏明月的场景,以及在乱世中被迫分离带来的痛苦和忧虑。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含蓄,能深深地触动人的内心,也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作品。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 注释:这句话通过对秋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向往和留恋之情;同时,妻子独自守望也暗示了诗人的分离和想念。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儿女对家庭父母感情的无知和理解的不足,强调了家庭分离对亲情的影响,同时从侧面反映了长安和故乡的距离和隔阂。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注释:这句话通过描绘细节,生动刻画了诗人思念妻子的情景,也体现出诗人对妻子的关心和担忧。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与妻子团聚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透露了他们分离时的相思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