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拼音译文赏析

  • hòu
  • [
    sòng
    ]
    shì
  • shì
    suì
    shí
    yuè
    zhī
    wàng
    xuě
    táng
    jiāng
    guī
    lín
    gāo
    èr
    cóng
    guò
    huáng
    zhī
    bǎn
    shuāng
    lòu
    jiàng
    jìn
    tuō
    rén
    yǐng
    zài
    yǎng
    jiàn
    míng
    yuè
    ér
    zhī
    xíng
    xiāng
    ér
    tàn
    yuē
    yǒu
    jiǔ
    yǒu
    jiǔ
    yáo
    yuè
    bái
    fēng
    qīng
    liáng
    yuē
    jīn
    zhě
    báo
    wǎng
    kǒu
    lín
    zhuàng
    sōng
    jiāng
    zhī
    ān
    suǒ
    jiǔ
    guī
    ér
    móu
    zhū
    yuē
    yǒu
    dǒu
    jiǔ
    zàng
    zhī
    jiǔ
    dài
    shí
    zhī
    shì
    xié
    jiǔ
    yóu
    zhī
    xià
    jiāng
    liú
    yǒu
    shēng
    duàn
    àn
    qiān
    chǐ
    shān
    gāo
    yuè
    xiǎo
    shuǐ
    luò
    shí
    chū
    céng
    yuè
    zhī
    ér
    jiāng
    shān
    shí
    nǎi
    shè
    ér
    shàng
    yán
    méng
    róng
    bào
    dēng
    qiú
    lóng
    pān
    zhī
    weī
    cháo
    féng
    zhī
    yōu
    gōng
    gài
    èr
    néng
    cóng
    yān
    huá
    rán
    cháng
    xiào
    cǎo
    zhèn
    dòng
    shān
    míng
    yìng
    fēng
    shuǐ
    yǒng
    qiāo
    rán
    ér
    beī
    rán
    ér
    lǐn
    liú
    fǎn
    ér
    dēng
    zhōu
    fàng
    zhōng
    liú
    tīng
    suǒ
    zhǐ
    ér
    xiū
    yān
    shí
    jiāng
    bàn
    liáo
    shì
    yǒu
    héng
    jiāng
    dōng
    lái
    chē
    xuán
    shàng
    gǎo
    jiá
    rán
    cháng
    míng
    lüè
    zhōu
    ér
    西
  • jiù
    shuì
    mèng
    dào
    shì
    pián
    xiān
    guò
    lín
    gāo
    zhī
    xià
    ér
    yán
    yuē
    zhī
    yóu
    wèn
    xìng
    míng
    ér
    zhī
    zhī
    chóu
    zhī
    feī
    míng
    ér
    guò
    zhě
    feī
    xié
    dào
    shì
    xiào
    jīng
    kaī
    shì
    zhī
    jiàn
    chù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是岁十月的时候,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两位客人跟着我走过黄泥坂。霜露已经降下,树叶也都落光了,人的影子映在地上,仰望着明月,心情愉悦,唱歌相和。但是很快就感叹道:“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这么美好的夜晚怎么办呢?”客人说:“现在天色已经暗了,我刚刚撒网捕到了鱼,大口小鳞,像松江的鲈鱼。你有什么酒吗?”于是我们回去向妇女们商量。妇女说:“我有一斗酒,早就藏好了,等着你们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于是我们带着酒和鱼,又去赤壁下游玩。江水发出声响,岸边高耸千尺;山峰高耸,月亮小巧,水流过石头。这江山已经历经多少日月,已经无法再认识了。我摆好衣服,攀上陡峭的岩石,穿过茂密的树林,攀上高山,爬上陡峭的悬崖,俯瞰着冯夷的幽宫。两位客人无法跟随我。我发出长长的啸声,草木震动,山谷回响,风起水涌。我也感到悲伤和恐惧,感到这里不可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在江中漂流,听着江水的声音,休息片刻。此时已经快到半夜,四周寂静无声。突然有一只孤鹤,从江东飞来。它的翅膀像车轮,身穿黑白相间的衣裳,发出长长的鸣叫声,掠过我的船,向西飞去。客人离开后,我也去睡觉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衣,飘然而来,经过临皋下面,向我鞠躬问好,问我是否在赤壁游玩。我问他的名字,他低头不答。我说:“啊,我知道了。曾经有一夜,有一只飞鸟从我身边飞过,难道不是你吗?”道士笑了笑,我也惊醒了。打开门,却没有看到他的身影。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赤壁赋》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名篇之一,由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所作。这篇文章以同一地点、同一方式、同一题材为纽带,前后两篇相互关联,共同描绘了江山秋色,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哲思。 在前篇中,苏轼把秋高气爽的夜晚与友人的欢聚汇合,通过词语的叠加交织,表达出对于美好生活和真情交流的期盼。文章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从江岸夜景到山崖险情,从感叹日月之无常到心情变化,极富张力。同时,苏轼还在其中巧妙地借助孤鹤道士的梦幻境界来展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对仙境的向往,充分展现了作者思想的深邃。 在后篇中,苏轼以赤壁为背景,写下了江岸上的活动场景。通过叙事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历史沉淀和人民生活的感悟。文章以叙事写景为主,从中不难看出苏轼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与情感的丰富。整篇文章自由、流畅,散文和诗歌的表现手法自然融合,展现出苏轼深刻的艺术造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赤壁赋》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还是中国文化的珍宝。通过神游赤壁、游览水乡的经历,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历史文化的感叹,对人文情感的演绎,表达了他深邃的思想感悟,开启了文学领域中文人游泳的新纪元。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赤壁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杰出作品,这篇赋写于苏轼人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1079年,苏轼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而遭御史弹劾,后被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在狱中,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而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经历了几经折磨和多方营救,最终于当年十二月被释放。然而,他并未能回到原本的职位,而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也意味着他将受到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苏轼的这段经历让他在旧有生活环境的完全改变中感到无尽的失落和孤独。但是,即使在这种困难和苦难的环境下,苏轼仍然坚定地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生命的力量,他将自己的情感疏导到对自然的感悟中,其中就以《赤壁赋》最为著名。 在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两次泛游赤壁,并在其所见所闻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寄托。这篇赋以赤壁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风景和人物,表达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中蕴含着他独特的艺术境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赤壁赋》是苏轼一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所包含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不仅对中国文学史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也正是因为《赤壁赋》这篇文学杰作是苏轼在最困难的时刻创作的,它所展现的奋斗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力量,更是鼓舞了许多人在逆境中坚持信念、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注释:苏轼在描述自己离开雪堂,前往临皋亭的路程。途中他看到萧瑟的秋景,与两位客人共同欣赏明月,畅谈诗词。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注释:苏轼与客人在路上欣赏秋景时,想要享受美好的夜晚,却没有酒有菜。客人提到有捉到鱼,但没酒可配,于是苏轼回家与妻子商量,拿出几斗藏酒和客人一起到赤壁游玩。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注释:苏轼来到赤壁,沿着江岸观赏美景,但相比之前的游览,景色已经大不相同。他爬上陡峭的山崖,观赏深谷、巨石、树木等自然风光,并且发出长啸,与山林相呼应。他深叹大自然的壮观,却也感到这样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和畏惧,不宜久留。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