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译文及注释: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柳树垂柳,松树矗立,莲花寺庙宇,晚上划船离开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卢橘子树低垂,山上雨势猛烈,栟榈树叶与水争斗,风吹凉爽。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水面上烟雾缭绕,波浪平静,楼阁错落,倚靠在夕阳下。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到了岸边,请你回头看看,蓬莱宫殿在海的中央。
注释:
柳湖:指杭州西湖的一个景点,因为那里有很多柳树而得名。
松岛:指西湖中的苏堤,因为那里有很多松树而得名。
莲花寺:指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古寺,因为那里有很多莲花而得名。
晚动:指傍晚时分划船离开。
归桡:指划船回到岸边。
道场:指佛教修行的场所。
卢橘子:指卢山的橘子,卢山是浙江省的一个山区。
低山:指不高的山。
栟榈: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
战水:指树叶在水面上摇曳的样子。
烟波澹荡:指水面上的波纹很平静。
楼殿:指古代的建筑物。
参差:指高低不平,不齐。
夕阳:指傍晚时分的太阳。
蓬莱宫: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位于东海之中。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西湖晚归》写景、写物、写情相结合,独具匠心,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首先,他通过现代电影摄影手法来描绘西湖的晚景,用全景、推近、分镜头的方式,将柳湖、松岛、莲花寺、撑船人、诗人等元素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层次分明、主从有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对西湖晚景的喜悦之情。
其次,白居易在描述景物时运用了大量的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手法,例如“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等,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让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神奇。
最后,他还通过描写批杷和棕榈树,一种显微镜下展开的写作手法,让读者领略到诗人对归途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厚感悟,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西湖晚归》通篇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情味道,让读者在享受美感的同时,也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朝长庆二年(822年)至四年夏,白居易正在杭州担任刺史。在他掌管的政务之余,他常常会到孤山寺听取高僧的讲经。孤山寺位于一座小山丘上,四周被青山环抱,景色幽雅,令白居易心旷神怡。于是,他萌发了将这片美景描绘成诗的念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刻画了孤山寺周围的景象,描绘了青山环绕、古树参天的景观。白居易借用了“枕霞眠云”、“听泉观鱼”的语言来形容在孤山寺内听取佛经时的感受,颇具诗意与幽默感。同时,这首诗也记录了他与“诸客”听讲归来的感受,形象地描绘了他们行进时看到的种种景色:流水、岩石、草木、动物等等。
这首诗字里行间,传递着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心灵解放与宁静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心境感悟的表达。这首诗作于多年以前,但其深刻的内涵与艺术价值在今天仍然被广泛传颂。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
注释:白居易在此描写了西湖岸边的景色,其中孤山寺是景点之一。卢橘又称香橼,为柑橘的一种,果实大而沉重,成熟时低垂。棕榈树叶子的摩擦声和微波的声音都营造出丝丝缕缕的静谧氛围。
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注释:白居易在这里描绘了西湖美景中的琼楼珠殿,夕阳下的倒影更加美丽动人。在回到对岸时,他让人们回过头来看孤山寺,仿佛它坐落在水中央的景象就像是神话传说中的蓬莱宫一样,令人惊叹不已。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