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译文及注释:
凤髻用金泥做成发饰,搭配龙纹玉制的梳子。她走到窗前,笑着搀扶着对方。她喜欢画眉毛,深浅适宜,不拘时令。她拿起笔,依偎在对方身旁,试着画花,练习着手艺。不经意间耽误了绣花的功夫。她笑着问对方,双鸳鸯的字怎么写。
注释:
凤髻:凤凰的头发,指女子的发髻。
金泥带:用金粉制成的发带。
龙纹玉掌梳:用玉制成的梳子,上面雕刻有龙纹。
窗下笑相扶:两人相互搀扶着走到窗前,一起欣赏景色。
画眉深浅:指化妆时画眉的深浅程度。
入时无:指不受时尚影响,不随波逐流。
弄笔偎人久:指女子在男子身旁,一边描画一边依偎着。
描花试手初:指初学描画花卉,正在试手。
等闲妨了绣功夫:指平时闲暇时兴致来了,描画花卉可能会耽误平时绣花的时间。
双鸳鸯字:指一对鸳鸯的形象,可能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情。
怎生书:指如何书写这对鸳鸯的形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南歌子》是一首描写新娘子彩礼嫁入门第后的生活、情感和心理的花间派词作。 本文通过对此词的赏析,对欧阳公词风格的叙述和陈廷焯对于欧阳公词的评价进行了介绍。本词中雅俗相间的语言、富有动态性和形象性描写,凸显出温柔华俏、娇憨活泼、纯洁可爱的新婚少妇形象,表现了她的音容笑貌、心理活动,以及她与爱侣之间的一往情深。整首词字字珠玑,妙用名词对仗精巧,引人入胜。
上阕词人通过对新娘子精心梳妆的描写,展现了她在嫁入门第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将她梳妆打扮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接着,通过对新娘子连续性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简洁描述,表现出新娘子娇羞、爱美的情态和心理,使人不禁为这位如花似玉的新娘子喝彩。同时,作者也表现出新娘子和郎君的两情依依、亲密无间的关系。
下阕词人通过描写新嫁娘在写字绣花的情景,表现了她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投入,展现了她的温柔贤淑、勤恳好学的形象。在此过程中,词人巧妙地使用了“久”和“初”两个字,表达了新娘子在丈夫怀里撒娇时间之长和渴望更多时光与未来的愿望。
总之,《南歌子》以细腻、精致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一位新娘子的生活百态和情感体验,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同时,这首词也具有花间派词作常见的古锦纹理、黯然异色等特点,是一篇优秀的花间派词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新嫁娘》是一首出自欧阳修早年创作的词作品。欧阳修是一个文学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词作品深受当时的文人雅士和广大读者喜爱。其中,《新嫁娘》这首词作品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代表其词风格的经典之一。
据《词坛丛话》的作者陈廷焯所言,欧阳修的词作“飞卿之流亚也”,其香艳之作,多数是他年少时的笔墨,可见欧阳修在年轻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了出色的文学才华。虽然欧阳修的家境不算富裕,但他从小就拥有优异的家庭教育,加之后来的艰苦自学,让他拥有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文学天赋。
《新嫁娘》作为欧阳修的一首代表作品,其写法婉约细腻,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爱情色彩,被称之为“表示爱情的最高成就”。作品中,欧阳修用细腻动人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新娘的内心感受和婚礼现场的花烛氛围,表达了对新郎深情爱慕之情。许多人深受其感动,因此,《新嫁娘》一词成为欧阳修不朽的文学经典之作。
总之,《新嫁娘》这首词作品是欧阳修在年少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启示了我们,只要拥有真正的文学才华和对艺术的真挚热爱,那么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创作出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佳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手持巴掌大小的龙形玉梳,用凤钗及金丝带把头发梳饰成髻。
【译文】手中拿着巴掌大小的龙形玉制梳子,用凤形发簪和金丝带将头发束成发髻。
【注释】欧阳修在这里描述了妻子正在打扮的情景,手中拿着的梳子是用玉石雕刻成龙形,凤形发簪则是用来别在发髻上的饰物,金丝带也是用来装饰发髻的。
妻子走到窗下依偎在丈夫的怀里,问道“眉色深浅合不合适宜?”
【译文】妻子走到窗前,依偎在丈夫的怀里,问:“我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恰当?”
【注释】在这里,欧阳修描写了妻子与丈夫之间的亲密关系。妻子询问眉毛的颜色是为了更好地打扮自己,显示她的细心和敏感。
她的纤手摆弄着笔管,长时间依偎在丈夫身边,试着描画刺绣的花样,却不知不觉耽搁了刺绣。
【译文】她纤细的手指捧着笔管,长时间依偎在丈夫身边,试着描画刺绣的图案,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继续刺绣。
【注释】这里描写了妻子的手艺,她正在尝试着描绘出绣花的图案。欧阳修用“纤手”来形容她精致的手指,也显示出她的细腻和灵巧。
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
【译文】她笑着问丈夫:“‘鸳鸯’两个字怎么写?”
【注释】在这里,欧阳修表现了妻子的好奇心和聪明才智,她愿意学习和询问,也展示了她与丈夫之间的和谐关系。
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文论、小说、散文、词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