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及注释:
四十年来,经历了家国之事,行走了三千里的山河。凤阁龙楼高耸入云,玉树琼枝如烟萝般婆娑。但我曾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吗?
一旦被俘为臣子,沉沦于奴役之中,容颜渐渐消磨。最令人心痛的是,告别庙宇的那一天,教坊依旧奏着别离之歌,我不禁泪流满面,对着宫娥们哭泣。
注释:
四十年来家国:指作者在外流亡四十年,离开家乡和国家。
三千里地山河:指作者流亡的地方遥远,经历了许多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形容流亡地方的建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流亡地方的植物美丽如玉,如琼,如烟,如萝。
几曾识干戈?:指作者在流亡中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亲身体验过战争的残酷。
一旦归为臣虏:指作者最终被俘虏,成为敌国的臣子。
沈腰潘鬓消磨:形容作者在俘虏生活中的颓废和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指作者被俘虏前匆忙地告别祖庙的日子。
教坊犹奏别离歌:指在作者离开时,宫廷的音乐家仍在演奏离别的曲子。
垂泪对宫娥:指作者在离开时,与宫女们相互道别,不舍离别,流泪告别。
译文及注释详情»
大话诗人:
唐亡宋兴,国破家亡,南唐后主李璟的第六子李煜,生于乱世之中,长于辉煌盛世之下。他尝尝受到父亲的栽培,对诗书画等文艺事业颇有研究,并得到了南唐宫廷的热情赏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南唐在李煜即位后的形势更加岌岌可危,治国无能的李煜只好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开宝七年,宋军大举南下,十一月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被封违命侯,实际上已经成为比较体面的阶下囚。
南唐灭亡的悲剧萦绕在李煜心头,但他并未放弃艺术追求。在被囚禁的岁月中,他创作出前后两个时期的词作,前期作品继承了晚唐“花间派”的词风,风格柔靡;后期身为俘虏,词作多写亡国之痛,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煜的辉煌在词史上得以凝聚,他不仅扩大了词的题材,而且拓展了词的意境,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融入了自己对家国沦陷的忧愁与不甘,彰显了豪情壮志和文化自信。他的文艺创作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鼓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
大话诗人详情»
鉴赏:
李煜的《浪淘沙·北征》是一首表达着自豪与悔恨的词,虽然只有两片,却将南唐的繁华与国破家亡的悲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写南唐曾经的繁华景象,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富丽堂皇的场景令人感叹。但作者笔下的这片繁华的土地,最终还是遭遇了战乱的侵扰,对此作者深感自责和悔恨。这些字句平淡却流露出作者对故国的眷恋和思念。
下片写国破家亡后的悲痛,一旦国破,人们不禁消瘦苍老,尤其在拜别祖先的那一刻,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更是让人心痛欲绝。作者利用沈约和潘岳的典故来描写自己的忧伤,将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的“沈腰”和“潘鬓”都是暗示作者自己的身体变化,令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悲伤。
总之,“浪淘沙·北征”虽然只有两片,但是它却以平凡的笔触刻画出了南唐曾经的繁华和国破家亡后的悲痛,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维。这篇词作虽然写于李煜降宋之际,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依然深远。
鉴赏详情»
煮酒论诗词:
煮酒论——题材来源自南唐李煜的《浪淘沙·北岛》,描写了他离开故国南唐,被迫成为宋朝臣子的苦涩之情。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为赋新词强说愁。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煮酒论诗词,借用李煜的题材,以颂扬“煮酒论英雄”的精神。作者把自己置身于李煜的处境中,感同身受地体会他的苦难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爱恋之情。
作品分上下两片,上片写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跃然纸上。描绘了凤阁龙楼、玉树琼枝等壮丽景色,也交代了丧国的原因——作者从小生活在美丽华贵的环境中,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战争的来袭使他震撼不已,最终变成了阶下囚。
下片中写道“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描绘了李煜身陷囹圄后的苦涩境地,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者以此开导自己并替李煜宽慰:“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他们用煮酒论英雄的方式,找到了宽慰心灵的方法,告诉自己在天地之间,风云际会,历史的轮回无人可逃,唯有坦然面对。
这首煮酒论诗词,通过李煜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国家兴亡的无常和历史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爱恋以及对英雄豪杰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传递出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人类理想,唤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煮酒论诗词详情»
创作背景:
《破阵子》是南唐皇帝李煜在降宋后的几年里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记录了李煜离开金陵时的情形与感受,道出了降宋之痛与离愁别恨之情。
在此之前,南唐曾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而李煜也是南唐皇帝中最为文治武功俱佳的一位。然而,当宋军攻破金陵城后,李煜被迫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这次永别将他从千疮百孔的金陵带到了北方的汴京,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煜写下了《破阵子》,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无奈。词中描绘了插满金钗、心如刀割的美人,挥泪而别的忠臣,以及沉浸在离愁别恨之中的作者自己。这些景象哀婉动人,令人感同身受。通过这首词,李煜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抒发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无尽哀思。
总之,《破阵子》是一首凄美的词,凝聚了南唐皇帝李煜不幸的历史遭遇和深切的离愁别恨之情。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李煜一生中的珍贵遗产,留给我们一份承载着历史记忆及艺术情感的文化遗产。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南唐:指后梁的降将李后主李煜所建立的南唐政权。
幅员:指疆域范围。
宫殿高大雄伟:南唐是一个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富有的王朝,其建筑也颇具特色,尤以宫殿建筑最为壮丽。
天际:指天空。
宫苑:指园林、花园等。
女萝: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植物,在文学作品中多用来描绘幽静神秘的氛围。
忧虑伤痛的折磨:指在令人痛苦的不安和恐惧中度日。
乐工:古代宫廷里专门演奏音乐的乐师。
生离死别:指因情况变故而与亲人、爱人等分离的痛苦情形。
宫女:指在宫廷中服侍妃嫔、出入仪仗等职务的女性。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煜简介: 李煜,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在位961年-975年,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