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及注释:
丞相祠堂在何处寻找,锦官城外柏树森森。
映着台阶的碧草,自然呈现春天的色彩,隔着树叶传来黄鹂的美妙声音。
三次拜访,频繁烦扰天下的计谋,两朝开创,使老臣的心得到了安慰。
出征未能获胜就身先死去,长久以来英雄的泪水满满地填满了胸膛。
注释:
丞相:指唐朝著名的丞相魏征。
祠堂:祭祀魏征的地方。
锦官城:唐朝时期制造锦缎的地方,位于长安城外。
柏森森:形容柏树茂密的样子。
映阶:映照着台阶。
碧草:青翠的草。
隔叶:在树叶之间。
黄鹂:一种鸟,叫声悦耳。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频烦:频繁烦扰。
天下计:指国家大事。
两朝:指两个朝代,即汉朝和唐朝。
开济:解救、拯救。
老臣:指魏征。
出师未捷:指诸葛亮北伐时病逝的事情。
身先死:先死的是诸葛亮。
长使:长期让。
英雄泪满襟:指诸葛亮忠于国家,为国家付出了一切,但最终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令人感到悲痛。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蜀相》一诗,是杜甫对于诸葛亮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的表达。这首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这首诗无疑堪称绝唱。
在诗的开头,杜甫用问答起句的方式,直接切入重点,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为例,一问一答之间,形成了浓重的感情氛围,烘托出诗人崇敬诸葛亮的情感。其中,“丞相祠堂”直指诸葛亮的庙宇,表达了作者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何处寻”则是询问的口吻,加强了语气,并非真正的寻找之意。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则指出诗人所凭吊的地方——成都郊外的武侯祠。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有着象征意义。作者抓住了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这一联的描写极具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春草摇曳,与柏树相映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黄莺的叫声,则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命活力。
总体来看,这首诗的描写方式简洁明了,诗人的崇敬和情感都通过生动的画面得以表达。诗篇中交织了历史的评说和现实的寓言,通过诗人对于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对其功业未遂的感慨,表达出对于先贤的敬仰、对于现实的思考,值得一读。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是唐代杜甫所作,写的是诸葛亮这位蜀汉国的丞相。杜甫当时定居成都的浣花溪畔,在探访了蜀汉建都地成都附近的诸葛武侯祠后,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当时的年份据仇兆鳌注断定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而杜甫刚到成都时作。他结束了为时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朋友的资助下才能在成都安居乐业。成都曾经是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杜甫在此时写下了这首珍贵的诗篇,通过赞颂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于报国无门、抱负无从实现这一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虽然杜甫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由于仕途坎坷,他抱负无法施展。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未平,国势艰危,生灵涂炭。对于开拓基业和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杜甫充满了敬仰和钦佩之情。
《蜀相》一诗不仅是诗人杜甫感人至深的思想和情感的体现,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唐代文学和历史的背景与内涵。
创作背景详情»
煮酒论诗词:
春望诸葛武侯祠
千古绝唱昭陵旁,
四年漂泊定成都。
寻祠探足扣悬楹,
心系先贤怀故都。
碧草依依黄鹂啼,
花开不语江水流。
谁能见到当年状,
空留英名共后人。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杜甫离开长安
千辛万苦逃到凤翔
肃宗感念忠义
任命他为左拾遗
房琯指挥失误
唐军覆没在陈陶斜
肃宗罢免宰相职位
杜甫为其辩护力
言辞激烈怒气中
肃宗欲将其下狱
张镐出面营救
杜甫免于牢狱之灾
心灰意冷离凤翔
前往鄜州探家
故事壮烈动人心
杜甫忧国忧民情。
诗人故事详情»
译文及注释: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注释:这里描述了武侯诸葛亮的祠堂所在地,就在成都城外的那个柏树丛生的地方。诗人用碧绿的草地、明媚的春光和黄鹂的清脆鸣唱,给读者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场景。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武侯诸葛亮为蜀汉的重臣,他曾经被刘备三次拜访才答应出仕;并且在蜀汉建国过程中,他尽心竭力辅佐了刘备和后来的刘禅。可惜他在出师伐魏时病逝军中,这让历代英雄们对他的去世都深感遗憾和惋惜。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