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
译文及注释:
蛮姜豆蔻相思味:蛮姜、豆蔻的味道让人想念。
算却在、春风舌底:这种感觉就像春风吹过舌尖。
江清爱与消残醉:在江边清风中,爱情和醉意都消散了。
悴憔文园病起:因为病情憔悴,文园的生命开始衰退。
停嘶骑、歌眉送意:停下马蹄,唱出心中的思念。
记晓色、东城梦里:记得那清晨的颜色,在东城的梦中。
紫檀晕浅香波细:紫檀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波浪轻轻荡漾。
肠断垂杨小市:心如断肠,泪如垂柳,流淌在小市街头。
注释:
蛮姜:指一种香料,有辛辣味。
豆蔻:指一种香料,有甜味。
相思味:指两种香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引申为相思之苦。
算却在:指这种相思之苦在春天的气息中也能感受到。
春风舌底:指春天的气息如此之浓烈,仿佛能品尝到。
江清:指江水清澈。
消残醉:指醉酒后的余韵逐渐消散。
悴憔:形容病弱憔悴的样子。
文园:指文人雅士的庭院。
停嘶骑:指停下马匹。
歌眉:指唱歌时眉头皱起的样子。
送意:指表达情感。
记晓色:指记得清晨的颜色。
东城梦里:指在东城做梦。
紫檀:指一种香木,有淡淡的香气。
晕浅香波细:指香气轻柔细腻,如波浪般晕开。
肠断垂杨小市:指在小市场看到垂柳,引发思乡之情,心如刀割。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杏花天》是一首双调小令,共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此词的特点是长短句稍近《端正好》词,但不同于《端正好》词的是,它的六字句是连为一气的,没有折腰。这样的写法让整首词更为流畅自然。此外,这首词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描写和赞美。
上片首先描述了汤中调料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在“蛮姜”、“豆蔻”的调制下,香气扑鼻的汤更为鲜辣,让人回味无穷;而“江清”的描述则突出了它消解酒后残醉的功效,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舒爽的感觉。这两句也给词后面的情节作了铺垫。
接下来,“停嘶骑”两句,将读者眼前一转,写出售香汤的摊位。香味四溢,过路行人都希望尝一尝这种美味,这里也成了男女相约或者闲逛的地方。这两句也表现了香汤的普及与受欢迎程度,说明这种汤价值不菲。
最后,“紫檀”两句再次赞美这道香汤。锅中翻滚的紫檀色汤,似乎不断地释放出让人垂涎欲滴、难以忘怀的香味。整首词以描写香汤为主线,通过描写调料、作用和受欢迎程度来展现香汤的美味和价值。
夏承焘曾经指出这首词“记晓色东城梦里”,暗示它可能是在妓家归来时所写,其表达的情感也与《玉楼春·京市舞女》中的“问称家住城东陌”句有类似之处。可以看出,这首词不仅仅是单纯地描述一道美食,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鉴赏详情»
注释:
吴文英、佚名悴憔、肠作腰
以下是对吴文英所写词作品中的词语“悴憔”和“肠”的注释:
- “悴憔”:即“憔悴”,形容人因病、忧虑等原因而面容憔悴。
- “肠”:这里指“腰”,意为腰部。在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肠”常被用来代指腰身,如“捧腹大笑”中的“腹”也是指腰部。
以上注释内容参考了知乎上的文章[[1](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460814)]。
注释详情»
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是宁波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大约生活于1200年至1260年之间。他原出自翁姓,后出嗣吴氏。他与贾似道是友善的朋友。他的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共有四卷本和一卷本,共计三百四十余首。他的词作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其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有人认为其作品不具有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