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印剖黄金籀。待来共凭,齐云话旧。莫唱朱樱口。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译文及注释:
黯淡的月光洒在袖子上。心肠断了,像漂流的萍踪,停泊在柳树下的船上。吴宫里的娇艳月亮和娇媚的花朵,让人陶醉,写下了无尽的怨恨,像蛮荒的江水和豆蔻一样。吐出春天的绣花,笔底流淌着美丽的情感,眼波和眉宇间交织着情思。新园里的门锁住了忧愁的阴影,露水染黄了花瓣,寒香在半亩的土地上飘荡。回忆起背负着虹彩的秋天,四桥上的烟雨,一夜的歌唱和饮酒。还记得翠微携壶,戴着乌帽,风骤的西湖之旅。直到日落,重见梅钿皱纹,谁家听见了未了的琵琶声,朝骢嘶鸣着漏声。印刻在黄金的篆刻上,等待着共同依靠,一起谈论过去。不要唱起那朱樱的歌,生怕楼前的行云知道后悔。泪水像鸿雁一样怨恨着,让人瘦弱不堪。
注释:
黯分袖:指心情沉郁,手臂下垂。
肠断去水流萍:形容离别之苦,像漂流的萍草一样无依无靠。
住船系柳:系住船只,柳树垂下,景色宜人。
吴宫娇月娆花:吴地宫廷的美丽月亮和娇艳的花朵。
醉题恨倚:醉酒后写下悲愤之情,倚着某物。
蛮江豆蔻:指江南地区的一种香料。
吐春绣:形容春天万物生长,色彩斑斓。
笔底丽情多少:指诗人笔下的美丽情感有多少。
眼波眉岫:形容女子的美丽眼波和眉毛。
新园锁却愁阴:新建的园林因为阴雨天气而锁闭,令人感到忧愁。
露黄漫委:草地上的黄色花朵被露水浸湿,倒伏在地。
寒香半亩:形容花香浓郁,遍布半亩地。
还背垂虹秋去:指秋天背着虹彩,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已经过去。
四桥烟雨:指西湖四桥在雨中的景象。
一宵歌酒:一夜间的歌唱和饮酒。
犹忆翠微携壶:仍然记得翠微山庄的美景和携带酒壶的情景。
乌帽风骤:形容风势猛烈,乌帽被吹得飞舞。
西湖到日:指一直到日落时分。
重见梅钿皱:再次见到梅钿的皱纹,指再次见到老友。
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指夜深人静,琵琶声已经停止,只有马嘶声和漏声。
印剖黄金籀:指印章上刻着黄金篆书。
待来共凭,齐云话旧:期待再次相聚,共同依靠,谈论旧事。
莫唱朱樱口:不要唱那首《朱樱口》,因为这首歌曲会让人想起过去的事情。
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生怕被人遣责,楼前的行云也知道自己的心事。
泪鸿怨角,空教人瘦:形容悲伤的泪水像大雁一样飞出,令人瘦弱憔悴。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据夏承焘的笺注,这首词是在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左右由佚名创作的。如果这个时间确实准确无误,那么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应该是梦窗卸任苏州府尹之后,再次回到吴地。梦窗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他曾经被贬至海南岛,又因妻子病重而得以回到南京,历任苏州府尹和杭州知州等职。而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恰好是他履任苏州府尹期间的一段时间。
此外,这首词的创作环境和背景应该和当时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据《梦窗疏稿》记载,梦窗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往频繁,如温庭筠、杨万里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文学圈子,互相切磋琢磨,相互影响。这些文人都有着对于古典文学的热爱,并试图将其传承下去,这也必然影响到了这首词的创作。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应该是在梦窗回到吴地期间,受当时文化环境和文学交流的影响下创作而成。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中象征着梅津离开吴地。词人在这里使用了垂虹桥的意象,表达了对梅津离别的感伤和不舍。“西湖”三句,指梅津到达了杭州,欣赏了杭州西湖的美景,但他的思维仍然回到了离别的情境中。“渡口”三句,言梅津乘船从钱塘江(蛮江)的渡口上岸,这里是他远离吴地的起点,也是他的心灵历程的开始。下片写梅津在远方的行程和思念之情。整首词构思巧妙,以垂虹桥为转折点,将词人的思绪从送别转到了梅津的行程,通过几幅画面展现了梅津在行程中对吴地故友和心爱的人的思念和眷恋。整首词意境高远、清新脱俗,表达了离别的忧伤和思念之情,值得读者品味和欣赏。
赏析详情»
注释:
根据提供的信息整理注释如下:
1. 作者名:佚名,即“无名氏”,在历史上常见;
尹焕字惟晓,号梅津,山阴人,是一位词人和进士;
他与梦窗的兄弟翁逢龙是同榜进士,也是好友。
2. 文中的“娇”一词有误,应为“晓”。
3. “露黄漫委”一句中的“黄”字,有一个版本为“迷”,另一个版本为“半”;
“漫委”意思是遮盖、包裹,形容露水覆盖在花上的样子。
4. “泪”一词有一个版本是“唳”,这是唳鹤声的意思,表示悲伤的哀号声。
注释详情»
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是宁波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大约生活于1200年至1260年之间。他原出自翁姓,后出嗣吴氏。他与贾似道是友善的朋友。他的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共有四卷本和一卷本,共计三百四十余首。他的词作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其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有人认为其作品不具有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