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及注释: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意溪山欲借力,于是写下几句话,仿佛是渊明思念亲友的心情。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我已经很老了,往事悠悠,交往的朋友也散了,现在只剩下寥寥几人。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白发苍苍,长达三千尺,但我依然能笑看人间万象。问有什么东西,能让我高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我看到青山多么美丽,我想青山看到我也应该如此。我的情感和外貌略有相似之处。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我一个人坐在东窗下,想起渊明的诗句,感觉很有味道。
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在江南,沈酣追求名利的人,怎么会懂得浊酒的妙处呢?回头看,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我不怨恨古人没有见到我,我只怨恨古人没有看到我狂妄的一面。了解我的人,只有二三个。
注释:
意溪山:指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意溪山,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故居。
欲援例者:指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中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例”。
庶几:或作“庶几”,意为“或许”。
渊明:指东晋文学家谢灵运,字渊明。
白发空垂三千丈:形容作者年老。
青山多妩媚:指青山的美丽景色。
情与貌,略相似:指作者的内心情感与外表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指作者自嘲自娱的情景。
停云诗就:指谢灵运的诗《停云》。
沈酣求名者:指沈约,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浊醪妙理:指沈约的诗《浊醪》。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才华不被世人所认可的遗憾和不满。
二三子:指少数几个了解作者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辛弃疾的《贺新郎》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的。这首词描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心情。辛弃疾此时已五十九岁,谪居多年,交友零落,因此发出词中的慨叹也就很自然了。
《贺新郎》上片一开头的“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引用了《论语》中孔子的话。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辛弃疾的引用则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在《贺新郎》的下片,辛弃疾用了“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等语言,借用了李白《秋浦歌》和《世说新语》等典故,来表达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的感慨。这些典故的颇为巧妙地运用,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且在表达词人心中的落寞之情时显得更为生动、深刻。同时,这也是辛弃疾在宋代词坛上惯用典故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之,《贺新郎》这首词写出了辛弃疾对自己落魄时境遇的沉痛感受,同时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以及政治环境的种种不尽如人意。在宋代文学艺术中,它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与辛弃疾其他众多的名篇一起,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一直珍视和传承。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意喻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把酒一尊,在窗前搔首(吟诗)。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要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这是反讽)?(于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天地似有感应)云气翻飞,狂风骤起。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
1. 朗吟长啸:清声喊叫或者吟诵诗句。
2. 狂风骤起:风势突然变大。
3. 于酒酣之际:指喝了一些酒后。
4. 青山潇洒多姿:指山清水秀,景色优美。
5. 江南那些醉中都要求功名的人:指当时士人重视功名利禄,以荣耀为目的。
6. 饮酒的真谛:指饮酒时的舒适、放松和惬意等感受。
7. 前人不能见到我:指后人难以理解他的疏狂态度。
8. 停云:陶渊明的诗作,意为“使云停止”。
9. 惆怅:失望、忧伤。
10. 多姿:多姿多彩、有变化。
11. 淡泊:淡漠、不关心。
12. 疏狂:轻佻不羁、豪放不羁。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