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译文及注释:
在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水在空涧中鸣响,如同中音相会。醉翁喜欢这里,拿起酒杯听着,很快就忘记了回家的路。十多年后,好奇的沈遵听说了这个地方,前来游玩,用琴声写下了《醉翁操》,节奏疏朗,音韵华畅,被懂得琴的人视为绝世之作。但是这首曲子没有歌词,醉翁虽然写了歌,但是和琴声不搭配。后来,有人依照《楚词》写了《醉翁引》,有些人用这个歌词来制作曲子,虽然押韵不太好,但是琴声和歌词相得益彰,非常完美。三十多年后,醉翁已经去世,沈遵也不在人世了。有一个叫崔闲的道士特别擅长弹琴,他觉得这首曲子没有歌词,就谱了一下,请求东坡居士来填词。填好的词是这样的:琅然清圆,谁弹琴声响彻空山。没有言语,只有醉翁在醉酒中知道它的神奇。月明风露,人还没有入睡。荷花在山前开放,说这里有一颗有心的人。醉翁在吟唱,声音和流水一样清脆。醉翁去了,只留下了朝思暮想。山有时候会变得童颠,水有时候会回流。醉翁的思念没有岁月的限制,他现在已经成为了飞仙。这个意境在人间,试听一下琴弦的声音吧。
注释:
琅琊幽谷:指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的琅琊山,山中有幽谷。
泉鸣空涧:形容山中清澈的泉水从峭壁间流淌而下,发出悦耳的声音。
醉翁:指作者杨万里自称的别号,意为醉酒的老人。
把酒临听:拿起酒杯,靠着听声。
沈遵:指明代琴家沈季长。
琴写其声:用琴曲来表达醉翁听到的声音。
《醉翁操》:沈遵根据醉翁听到的声音所谱写的琴曲。
《楚词》:指唐代的《楚辞》,是一部以楚地文化为主题的诗歌集。
《醉翁引》:沈遵根据醉翁的诗意所谱写的曲子。
庐山玉涧道人崔闲:指宋代琴家崔融。
徽外三两弦:指徽州琴派的琴曲,表示崔闲所谱的琴曲与徽州琴派的曲风相似。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蒉,使其停下脚步,驻足听乐。“荷蒉”指荷叶和草筐,这里可指一个载满荷叶的荷蒉。词人用“此贤”来形容荷蒉,显得非常亲切自然。通过描写荷蒉被乐曲吸引的情景,词人展示了乐曲的高超魅力。
整首词以流泉声响为主线,描述了一幅万籁俱寂、山谷幽静的自然风景画。作者巧妙地以流泉的美妙声响来表现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之美。全词既有对流泉清越圆转声响的描写,又有对乐曲良辰美景的赞叹,唤起读者无尽的遐思与赞叹之情。同时,通过欧阳修在醉中理解乐曲的描写,也表达了词人对于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奥妙深远的理解。整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音乐的交融,使读者在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享受。
赏析详情»
注释:
《夏日绝句·乘凉上楼》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可能需要注释,以下是相关的注释和解释:
⑴琅然:指声音清脆悦耳,通常形容琴声、钟声等音响。其中“琅”读作“lang”。
⑵娟娟:有多重含义,可以用于形容人,也可以形容景物。在这首词中,可以理解为姿态优美,貌美如画。
⑶蒉:发音为“kui”,这里指草筐。
⑷童颠:意思是山没有草木,像孩子的头发一样光滑而干净。
⑸徽:在这里指琴徽,即琴弦的分界线,在七弦琴上共有十三个“徽”代表不同的音阶。
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