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咏柳》拼音译文赏析

  • dòng
    xiān
    ·
    yǒng
    liǔ
  • [
    sòng
    ]
    shì
  • jiāng
    nán
    jìn
    zǎo
    meí
    huā
    kaī
    hòu
    fēn
    xīn
    chūn
    chuī
    liǔ
  • yāo
    zhī
    yǒu
    fēng
    liú
    réng
    gēng
    shì
    qīng
    yīng
    xiù
  • yǒng
    fēng
    fāng
    pàn
    jìn
    rén
    shuí
    jiàn
    jīn
    nòng
    qíng
    zhòu
  • duàn
    cháng
    shì
    feī
    shí
    绿
    chéng
    yīn
    shì
    chéng
    xiāo
    shòu
  • yòu
    shì
    dōng
    fēng
    zhú
    jūn
    lái
    biàn
    便
    chuī
    sàn
    meí
    jiān
    diǎn
    chūn
    zhòu

原文: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相关标签:咏物

译文及注释
江南的腊月已经结束,早春的梅花开放了,我嘱咐新年时要和垂柳一起来。她的身材苗条,自有一种入格的风流,更是骨骼清秀,雅致高雅。在永丰坊的岸边,整天都没有人,谁看到了金丝弄晴天?当飞絮飘舞时,绿叶成为了阴影,没有任何事情,只有一种消瘦的感觉。也许东风会追随你而来,吹散你眉间的春皱。
注释:
江南腊尽:指南方冬季结束,腊月即将结束。

早梅花开后:指梅花在冬季开放,是冬季的花卉之一。

分付新春与垂柳:指将来到的新春和垂柳一同分配。

细腰肢:指女子纤细的腰身。

入格风流:指符合传统美德的风流。

骨体清英雅秀:指女子骨骼清秀,气质高雅。

永丰坊:指南京市的一个地名。

金丝弄晴昼:指阳光照射下,金丝细细的柳枝在空中飘舞。

断肠是飞絮时:指飞舞的柳絮让人感到心碎。

绿叶成阴:指柳树的绿叶形成了树荫。

一成消瘦:指瘦弱的身材。

东风逐君来:指春天的东风吹来,带来新的生机。

眉间一点春皱:指因为春天的到来,女子眉头上出现了一点皱纹。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苏轼笔下的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棵垂柳的描写和抒发。文章开篇点明了春天时垂柳的生长状态,通过“腊尽梅凋”和“新春”这两个时间节点的对比,概括地描述了垂柳的生长过程和所代表的意义。同时,作者利用对比的手法,将垂柳与早春的生机勃勃相联系,形象地体现了垂柳在春天中生动而又美丽的身姿。 文章接着从垂柳的体态标格入手,将垂柳比喻为少女的细腰,强调了她的风流之美。作者进一步赞美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并将其与浓艳富丽的花卉区分开来。这部分内容主要突出垂柳的体态之美,展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描写功力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下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多地关注了垂柳的命运遭遇。作者写道垂柳在长安永丰坊,尽管妖娆端庄,然而依然孤单无依。接着再以“断肠”四句表达对垂柳凄苦身世的同情和感叹,这部分内容把人物写得更加深入,不仅仅是在表现垂柳的形态之美,而是通过形容她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最后,文章以煞尾三句展望垂柳的命运。虽然前面的部分充满了哀伤和感慨,但作者却为垂柳预留了一点希望,表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力量的信仰。整篇文章贯穿了情感流露和对自然美感的欣赏,是一篇富有人文关怀和自然意味的佳作。 赏析详情»


简评
苏轼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充满哀思和离愁别绪的词。本篇咏物词则是苏轼笔下的一首以垂柳为主题的词,将垂柳与佳人相比,借物喻人。 全词以象征手法写垂柳,寄托了作者对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女性的同情与赞美。垂柳被描绘成婀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形象,所述“依依”、“瘦影”等描写更是将垂柳与温柔体贴、命运坎坷的佳人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作者对她们命运的感叹和怜惜。 总体来说,苏轼的这篇咏物词通过对垂柳优美形态的描摹,反映了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深刻感受。同时,通过将垂柳与佳人相比,抒发了对命运坎坷的女性人生的关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词深情缜密,令人读后余味无穷,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简评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