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译文及注释:
谁写了《桓伊三弄》这首曲子,它惊醒了我绿色窗户里的梦境。新月和忧愁的烟雾一起漂浮在满天的江水上。我想离开,又不舍得离开。明天,落花和飞絮会一起飘舞。飞絮会送行我的船,顺着水向东流去。
注释:
谁作桓伊三弄:指桓伊是一位古代音乐家,他所创作的三首乐曲被誉为古代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惊破绿窗幽梦:形容音乐声响起,打破了人的幽梦。
新月与愁烟:新月指月亮初出时的弯月,愁烟指远处的烟雾,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满江天:指满天的星斗,也可以理解为江面上的波光。
欲去又还不去:形容人在离别时的犹豫和不舍。
明日落花飞絮:指春天的景象,落花和飞絮随风飘舞。
飞絮送行舟:形容人在离别时,周围的景物也似乎在送别。
水东流:指江水向东流去,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怀古、抒情为主题,通过对晋人桓伊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的引述,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情感氛围。
文章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离别前的晚上,夜深人静时,听到优美的笛曲,令人惊醒。作者从“惊破”一词中透露出离别时的怨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思念和懊恼之情。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象征着做出选择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下片则让读者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苏轼通过描述落花飞絮的景象,寄托了深深的离别之感,并抒发了无限的思念之情。
整篇文章以描写江天、新月、烟云、天空等景象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浩淼幽清的氛围,诉说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之情,令人感触颇深。同时,苏轼的文笔流畅婉约,表达了他才情横溢、感情真挚的一面,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赏析详情»
注释:
注释:
⑴ 佚名:没有署名的,作者不详。
桓伊三弄:指东晋时期音乐家桓伊所创作的三首曲子。
字:古代人命名时会有一个字作为辅助名称,例如桓伊的字是叔夏。
小字:在字之后再加上的辅助名称。
东晋:中国历史时期,公元317年至420年。
筝笛:指古代的两种乐器,筝是弹拨乐器,笛是吹奏乐器。
世说新语:东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记载东晋时期风土人情、典故典型的文集。
王子猷(徽之):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王羲之的儿子。
渚下:江边的滩地。
旧闻:旧时传说。
岸上过:来往于江边的路上。
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有认识桓伊的客人说:“这是桓子野。”
交:互相。
一奏:演奏一曲。
贵显:高贵显赫的地位。
素闻:早就听说。
踞胡床:用胡床(古代的一种床)作为座位,床上坐或站着弹奏乐器。
三调:指桓伊所创作的三首曲子。
客主不交一言:客人和主人一直没有说话。
⑵ 绿窗:碧绿色的窗帘。
碧纱窗:用碧绿色的丝绸做成的窗帘。
⑶ 新月句:做为别离的意味,常出现在诗词中。
客将远行:客人将要远行。
张继:宋朝著名词人。
枫桥夜泊:张继的词作品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在《枫桥夜泊》中的词句,描述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⑷ 欲去又还不去:既想离开,但又舍不得走。
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