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译文及注释: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留不住我,我醉醺醺地解开兰舟,离开这里。一路上,碧绿的波涛荡漾,春水潺潺。一直到听尽了清晨莺鸟的啼鸣声。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在渡口,杨柳依然青翠欲滴,枝叶随风摇曳,仿佛也在表达着离别的情感。从此以后,不要再寄来锦书,画楼中的云雨也无法证明我的存在。
注释:
留人不住:让人无法停留。
醉解兰舟去:喝醉了酒,解开船上的兰花,离开了。
一棹碧涛春水路:一艘船在碧绿的波涛和春天的水路上行驶。
过尽晓莺啼处:经过了黎明时分黄莺鸣叫的地方。
渡头杨柳青青:在渡口,杨柳翠绿。
枝枝叶叶离情:每一片树叶都带着离别的情感。
此后锦书休寄:从此以后不要再寄来锦书。
画楼云雨无凭:画楼上的云雨无法预测和确定。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篇词《留人不住》以“留人不住”四字为起笔,抒发了送者与行者分别的不同情态。送别时的饯行酒宴中,送行女子不忍别,但行者却已心意已决,喝得烂醉如泥。接下来的两句“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描绘了兰舟在江上游历,春水碧绿,晓莺啭鸣,景象宜人,展现出行者轻松愉快的心境。而最后两句“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则突然转向,表达了女子决绝的语言,隐含了妓女在情感上被禁锢无余的无奈。
通过对这首词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的创作灵感源于一种怨思,表情达意明确、深刻,情感真挚、含蕴丰富。从整首词的结构来看,作者通过四句写景,而后一句写情的手法,在情绪的表现上有所突出。此外,作者在运用对比手法的同时,也通过景物的描写,对妓女的身份地位进行了隐晦的揭示,表达了自己对妓女困境的关切和同情。整个词意蕴含极深,富有哲理性与社会性,可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鉴赏详情»
点评:
晏几道的这篇点评以其独到的眼光剖析了这首情词的精髓,对于词人所塑造的女子形象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描述女子在春晨渡口挽留情人时的种种情态,这首词刻画出了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痴情和怨恨。
作者特别赞赏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让人一目了然。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这些对比在语言上烘托出了强烈的感情冲突,表现出女子内心的矛盾与不甘,更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痴情难舍的真实感受。
最后两句“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笔锋一转,决绝之语道出了女子心中的幽怨和不忍割舍之意。既然爱得执著,就必然有如此烦恼和痛苦。通过这种语言上的逆转,作者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女子藏在心底的柔情和眷恋。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女性怨爱交集的心理揣摩得极为细腻,点染出了一个微妙而真实的心理状态。
总之,这篇点评清晰而深入地阐发了这首情词的精髓,展示出晏几道敏锐的文学洞察力和独到的审美眼光。
点评详情»
译文及注释:
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缆随着兰舟远去。一只船桨划出碧波漫漫春江路,霎时过尽黄莺啼叫处。渡口上杨柳青青,枝枝叶叶是离情。此地别后书信不要再寄,画楼欢情已化作残云断雨,一场春梦,了封锁痕迹,都是虚幻无凭。
注释:
1. 解缆:解开船的缆绳。
2. 兰舟:兰花装点的船。
3. 碧波漫漫:形容江水一片青翠。
4. 霎时:短暂的时间。
5. 黄莺:黄莺鸟,常在春季啼叫。
6. 杨柳青青:形容翠绿欲滴的杨柳。
7. 离情:离别之情。
8. 残云断雨:指风雨过后留下的残云和雨水,比喻过去的事物消失无痕。
9. 春梦:比喻美好而短暂的梦境。
10. 虚幻无凭:不真实,没有实际依据。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是北宋词人晏殊的弟弟。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