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拼音译文赏析

  • [
    táng
    ]
  • suì
    yīn
    yáng
    cuī
    duǎn
    jǐng
    tiān
    shuāng
    xuě
    hán
    xiāo
  • gēng
    jiǎo
    shēng
    beī
    zhuàng
    sān
    xiá
    xīng
    yǐng
    dòng
    yáo
  • jiā
    wén
    zhàn
    shǔ
    chù
    qiáo
  • lóng
    yuè
    zhōng
    huáng
    rén
    shì
    màn
    liáo
    (
    bǎn
    běn
    )
  • suì
    yīn
    yáng
    cuī
    duǎn
    jǐng
    tiān
    shuāng
    xuě
    hán
    xiāo
  • gēng
    jiǎo
    shēng
    beī
    zhuàng
    sān
    xiá
    xīng
    yǐng
    dòng
    yáo
  • qiān
    jiā
    wén
    zhàn
    shǔ
    chù
    qiáo
  • lóng
    yuè
    zhōng
    huáng
    rén
    shì
    yīn
    shū
    màn
    liáo
    (
    bǎn
    běn
    èr
    )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相关标签:战争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版本一:
岁末阴阳催促短暂的景色,远离天涯的霜雪使寒夜变得清晰。
五更时分,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的影子摇晃不定。
野外哭声传来,几家听到了战争的消息,夷歌在几处渔樵之间响起。
卧龙和跃马最终都归于黄土,人们的生死离别只能在寂寥中漫长等待。

版本二:
岁末阴阳催促短暂的景色,远离天涯的霜雪使寒夜变得清晰。
五更时分,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的影子摇晃不定。
野外哭声传来,千家听到了战争的消息,夷歌在几处渔樵之间响起。
卧龙和跃马最终都归于黄土,人们的生死离别只能在音信缺乏的寂寥中漫长等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冬至 日短御寒,雪停当夜未明。此时当地驻军已经开始活动,号角声哀怨高昂;在渺茫的三峡水面上,星光随波荡漾。战火连年,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哀鸣四起;在多处地方,渔夫、樵夫们唱起了民歌。无论是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圣贤,还是像普通百姓一样愚昧无知,终究都会化为黄土;而我现在所面对的,仅仅只是些微的孤独和郊游与亲人的慰藉,算得了什么呢?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以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天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为背景。当时,中国西南地区西川军阀混战不休,吐蕃也频繁侵袭蜀地。这种战乱环境使得人们生活在惶恐和苦难中,连年不断的战火已经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而杜甫作为一个文人,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周围人们所处的境遇,对于时局变迁、战争悲苦、革新希望等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加深思考。 此外,杜甫身边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也已先后离世,这无疑令他更加沉重的心情。因此,他借着这段压抑的心境,写下了这首《冬至》诗,表达出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慨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所描述的风景和情感,虽然具有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但同时也超越了时空,具有普遍的人类情感价值,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化名流。这首诗也成为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是一首写冬夜景色和对时局的感慨的诗歌,作者佚名。诗歌由四联组成,每一联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想法。首联点明冬夜寒怆,表达了夜晚的凄凉和思乡之情。颔联则写出了夜晚所闻所见,通过鼓角声、银河和星光等描写传达出黎明前战争频仍的气氛和三峡夜深的美景,使得整个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颈联则描写拂晓的景象,展示了晨光初现时江水清澈、山色明亮的美景;末联则通过描述极目所见的武侯、白帝两庙来引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流畅优美,意蕴深藏。诗人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将夜晚的冷寂和思乡之情、战火纷飞的不安、以及自然景观的美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传达出诗人的深切关怀和情感。特别是第三联“一江明月一江秋,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表现出杜甫的独特才情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整首诗简洁精练,音韵和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鉴赏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