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译文及注释: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童年时的亲密感情已经持续了四十年,但中间的消息却模糊不清。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知道将来还会在哪里相见,突然相遇却像是告别的宴席!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无论是桃花还是柳絮,都有着美丽的色彩,但柳絮却像白色的棉花一样不受欢迎。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即使是美丽的春天,也无法解除愁绪,只能在酒边发泄。
注释:
童稚情亲四十年:童稚指年幼,情亲指亲密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某人的感情已经持续了四十年,从年幼时期开始。
中间消息两茫然:中间指这四十年中的某个时期,消息指消息传递。两茫然表示消息不清楚,不明确。
更为后会知何地?:作者在问,将来我们还会在哪里相见?
忽漫相逢是别筵!:忽漫指突然,相逢指相遇,别筵指分别的宴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和某人突然相遇,但却是分别的场合。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不分指不论,桃花红似锦表示桃花开得非常美丽,柳絮白于棉表示柳絮像棉花一样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不论桃花还是柳絮都很美,但是柳絮却让人感到遗憾。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剑南春色指四川的春天,无赖指不肯离去。触忤指触犯,愁人指忧愁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在美好的春天,也会有让人忧愁的事情发生,让人不得不去喝酒来宣泄情绪。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儿):少年时期的称呼。
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杳无):消失无踪、没有消息;(茫然):迷惘、不知所措。
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某地):不确定的地点,可能指陌生之地。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他乡):异地,离家远行的地方;(遇):遇到、碰见。
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乍逢):突然相遇。
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如锦缎):像锦缎一样华美;(憎恶):厌恶、讨厌。
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无赖):无情无义;(冒犯):惹怒、得罪;(离怀难遣):离别时难以割舍。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本诗为杜甫所作,题目是《赠路六侍御》,通过描述童年时代的友情和离别之后重新相逢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生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第一句“童稚情亲四十年”,既点明了诗人与路六侍御是自幼结识的好友,又令人感叹两人童年的友情跨越了四十个年头却仍未淡忘。
其次,诗人写道:“中间消息两茫然”,暗示了在动荡的年代里,友人之间联系中断,不知彼此近况,心生茫然与惆怅,而当重新相逢时,“忽漫相逢是别筵”,这种会合的喜悦被别离之情所打破,让人感到无尽的伤感。
最后,诗人在“更为后会知何地”语气中留下了一种遗憾和期待,在分别时无法确定再次相逢的时间和地点,但依然怀着对友情的牵挂。整首诗流畅、平实,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抒发感情,寄托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切思考。
总之,这首诗通过友情的表达,揭示了人生的离合悲欢,表达了对友情与时光的珍视和执着追求,堪称杜甫散文诗的精品之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而它的创作时期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季。在这一时期,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各类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时局仍然不安。在此背景下,杜甫因徐知道在成都叛变而流亡梓州,并与朋友分别,心中感到无限的失落和留恋。
这首诗是他在此情境下借散离合之情,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迟暮飘零之感。诗中“飘零为客久”“帝乡愁绪外”等语言,流露了他沉重的人生经历和内心的感受。此外,这首诗所传递的背景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不安,以及文人士大夫身处其中的遭遇和体验。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反映了杜甫及其同时代人物在动乱时期的思想、感受和表现。它不仅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思想的珍贵遗产。
创作背景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