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译文及注释:
我军驻扎在东门的青坂上,天寒时饮马于太白山的窟中。
黄头奚族的人向西行,几骑弯弓敢于猛冲。
山上的雪和河上的冰使得野地变得萧瑟,青色的烽烟和白色的人骨交织在一起。
我多么希望能够得到附书,与我军一同战斗,不要等到明年仓促行动。
注释:
我军青坂:指宋朝将领岳飞率领的军队在青坂山(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驻扎。
东门:指南阳城的东门。
天寒饮马太白窟:指天气寒冷,军队在太白山(今陕西省咸阳市)的马蹄下喝冰雪融化的水。
黄头奚儿:指契丹族人,因其头发黄色而得名。
日向西:指太阳西斜,时间已经晚上。
数骑弯弓敢驰突:指几名契丹骑兵手持弯弓,敢于冲锋突击。
山雪河冰野萧瑟:形容寒冷的天气和荒凉的景象。
青是烽烟白人骨:指青色的烽烟和白骨,暗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焉得附书与我军:希望有人能够带信给我军。
忍待明年莫仓卒:希望不要急于行动,等待明年再做打算,不要草率行动。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军驻扎在武功(wǔ gōng)县东门外的青坂(qīng bǎn),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tài bái)山的泉窟(kū)中饮马。黄头的奚(xī)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xiāo sè)气象。青(qīng)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注释:
- 武功县:古代县名,位于今天洛阳市南部;
- 青坂: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老城县(原武功县)境内;
-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 泉窟:山中的泉水流出形成的小溪或小水池,供人畜饮用;
- 奚兵:奚族的士兵,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之一;
- 弯弓射箭:指拉弓放箭,发射箭矢;
- 烽烟:古代的一种通讯方式,利用火燎的烟雾进行传递信息;
- 枯骨:长时间未被埋葬的尸骨,已经干枯;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房琯在至德元年(756)十月二十一日在陈陶斜大败后,收残兵几千驻扎在距离陈陶斜和咸阳不远的青坂。由于宦官的催促,房琯又出战并大败。杜甫听闻此事后写下这首诗,希望总结教训,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时机再作反攻。青坂位于今陕西省周至县和武功县之间的太白山区。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悲惨局面,以及作者对于失败的反思和鼓舞人心的呼吁。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和作品。
简析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