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译文及注释: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汉字译文:
你寻找飞升之路,应该到碧山之家。
水中舂打云母,风中扫过石楠花。
如果喜欢幽居,邀请一起玩紫霞。
多少门下女子,学道追求神仙。
用素手捧起青霭,穿着罗衣拖着紫烟。
一路上屏风叠起,骑着鸾鸟拿着玉鞭。
注释:
君:指诗中的读者或受众。
寻腾空子:寻找飞升仙界的机会。
碧山家:指居住在碧山的仙人。
水舂:用水力碾磨。
云母碓:用云母制成的碾磨器。
风扫石楠花:形容风势猛烈,吹得石楠花飘摇。
幽居:指清静幽雅的居所。
紫霞:指仙界中的紫霄宫。
相邀:邀请一同前往。
相门女:指同门的女性道士。
学道:修炼道法。
神仙:指仙界中的神仙。
素手:指白皙纤细的手。
掬青霭:捧起清晨的雾气。
罗衣:一种轻薄的丝绸衣服。
曳紫烟:形容衣袂飘动时的美丽景象。
一往屏风叠:指将屏风叠起来,表示要离开。
乘鸾着玉鞭:乘坐神话中的鸾鸟,手持玉制的鞭子。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花。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花的衣裳飘曳紫烟。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
注释:
李林甫:唐朝宰相,李白的好友。
李腾空:道士名字,李白所创作,非历史人物。
庐山: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区,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
云母:一种矿物质,可用于药物制剂。
石楠花:桃金娘科植物,生长在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地带。
修炼:修行,追求宗教或哲学上的道路或真理。
白玉鞭:神话传说中神仙所用的一种法器。
屏风叠:庐山上的一个名胜古迹,与乘鹤飞天有关。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庐山谣·登鹳雀楼》中涉及到庐山屏风叠以及住在那里的道士李腾空的鉴赏。文章通过描写李白从喧嚷的城市中走出来,来到庐山屏风叠中的情景,将这幅画面描绘得精美绝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认为,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了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展现了和缓而不失豪放的情感。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住在庐山屏风叠的道士李腾空,她才智过人,痴心学道,过着清苦的生活,凸显了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风气之浓。通过寥寥数笔的描写,点化出了李腾空这位相门女子的本性和道士形象。最后,文章也提到了李白夫妻与李腾空一样,都渴望长生不老,并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定为自己的处世态度。整篇文章回归自然,强调与世无争,体现出道家哲学的精髓和李白所倡导的生命态度。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的创作背景。从文章中可以了解到,李白曾陪同自己的妻子,一起寻找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经过了翻重山、越峻岭等艰辛的旅程,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李白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写下了这两首诗篇。可以想象,在那样幽静的环境下,李白受到大自然的启示与感召,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文章中的描述通过对李白生活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阐释了李白写下这些诗歌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对李腾空这位道士的敬仰和探寻的情感。整篇文章本着还原历史、描绘画面的宗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诗人李白在这段人生经历所凝结出的真挚感受。
创作背景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