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译文及注释: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昨夜谁在吴会中吟诗,风吹起万壑,震动空中的树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龙惊吓得不敢在水中休息,猿猴啸叫时,听到岩石下面的声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我住在黄山碧溪边,听了这些声音,却不再弹奏松林中的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早晨来了一位沧洲的隐士,喝着酒,吃着醍醐盘子里的饭和霜柿子。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半醉之时,听到江海的声音更加清晰,客人的忧愁也随之消失。
注释:
谁:不知道是谁
吴会:指吴兴,今浙江嘉兴一带
吟:吟咏、吟唱
风生:风吹拂
万壑:千山万壑
振:震动、摇晃
空林:空旷的林木
龙惊:指龙在水中惊醒
不敢:不敢
水中卧:在水中躺着
猿啸:猿猴的叫声
时闻:偶尔听到
岩下:山石下面
音:声音、乐声
宿:住宿、过夜
黄山:安徽省黄山市
碧溪:清澈的小溪
月:月光
听之却罢:听了一会儿就不想听了
松间:松树之间
琴:古琴
朝来:早晨来到
果是:果然是
沧洲:指神话中的仙境
逸:逍遥、自在
酤酒:酿酒
醍盘:酒器
饭:饭菜
霜栗:指煮熟的栗子
半酣:半醉
更:夜晚
发:发出、传出
江海声:江河海洋的声音
客愁:客人的忧愁
顿:突然
杯中失:失去了酒杯中的酒液。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注释:
1. 吴地:指江苏和浙江一带。
2. 万壑之风:形容风势洪大,声势浩荡。
3. 蛟龙:传说中的龙,居住在水中。
4. 山猿:也叫山猴,生活在山野之中。
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隐逸之士,便提盘沽酒并以霜栗当饭助兴。酒至半酣您又发出江涛海啸的歌声,使我的愁绪在酒杯中消失殆尽。
注释:
1. 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明月即月光,碧溪指清澈见底的小溪,黄山则指山脉或山峰。
2. 隐逸之士:指隐居在山野或林间的人。
3. 提盘沽酒并以霜栗当饭助兴:提盘是指提酒器,沽酒是去买酒,霜栗则指一种食品。这里形容主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
4. 愁绪:忧愁的情绪。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