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及注释: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连绵的雨水使得空旷的林子里烟火缭绕,煮着藜麦和黍子的饭菜供应给东菑地区。)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水田上飞翔着白鹭,夏日的树林里传来黄鹂的啭鸣声。)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在山中静静地修行,观赏着朝露上的野生木槿花,清晨在松树下吃斋折下露水滴着的葵花。)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和人争夺座位后,海鸥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斗。)
注释:
积雨:连续下雨,积聚成水。
空林:空旷的林地。
烟火:指炊烟和火光。
蒸藜炊黍:蒸熟黍子和炊熟藜麦。
饷:食物。
东菑: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
水田:种植水稻的田地。
飞白鹭:白色的鹭鸟在飞翔。
阴阴:阴暗的样子。
夏木:夏季生长的树木。
啭:鸟儿鸣叫。
黄鹂:一种黄色的鸟,常见于林中。
山中习静:在山中习惯安静。
朝槿:一种花卉,常见于山中。
松下清斋:在松树下的清净房间。
折露葵:采摘露水湿润的向日葵。
野老:指在野外生活的老人。
争席罢:争夺座位后停止争执。
海鸥:一种海鸟。
相疑:互相怀疑。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注释:
连日雨后:连续多天下雨之后。
树木稀疏:由于下雨多日,村落里的树木显得散落而稀疏。
炊烟:农家烧柴做饭时冒出的烟。
粗茶淡饭:简单朴素的饭食。
广阔平坦的水田:面积广大、平坦的水田。
白鹭:一种洁白色的大型涉禽。
田野边繁茂的树林:在田间地头生长茂密的树林。
黄鹂:一种常见的鸟类,通常栖息于林中。
朝槿:指牵牛花早晨开花;晚谢:傍晚凋谢。
松下:在松树底下。
素食:纯素的食物。
露折葵:指夜间开放的百合花,因露珠沾在花瓣上而折断,象征身心崇高。
追名逐利:为了争取政治地位、名誉和财富而不择手段,追求名利的人生态度。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著名唐代诗人王维后期的创作背景。在这个时期,王维主要写了一些闲情逸致的生活,主要是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两处,这里已成了他的家园。王维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他的人生中,还有着丰富多彩的经历,并且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他的后期,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本的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和挣扎。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这也使他更加向往隐居生活。而随着政治变化,他也逐渐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而他又不同意同流合污,所以只好退却至旧时的园林归隐生活。在他隐居辋川蓝田的时期,他与道友裴迪相伴,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吃斋念佛,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首诗就是他在此时期的一次创作,表达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闲适、悠然和超脱。可见,这篇创作背景详细介绍了王维后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变迁,并为读者更好地理解王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之一,以深刻的感悟描绘了自然和人们的和谐相处。在首联中,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人们田园生活中的繁忙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连绵不断的阴雨带来的潮湿空气,静静地漂浮在空中,炊烟袅袅升起,烹制着精美的饭菜,女人们把食物准备好,提着打包的饭菜行进向东菑。而男人们则早早地出门去田间劳作。接着,诗人通过颔联的描写,描绘了周围的水田、白鹭、黄鹂等自然景象。广漠如海的水田上,白鹭轻盈地飞翔着,黄鹂婉转地歌唱着,这些景象彰显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与生命力。诗人将自然景象融入到诗歌之中,构成了美好而和谐的整体。
此诗的文学价值在于其深厚的人文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通过描绘每个细节,诗人呈现出生活本身的意义。他通过精细的写作技巧,突出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美丽,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深入感受到田园之乐、大自然之美、人生之真谛。
鉴赏详情»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