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赠曹光州》拼音译文赏析

  • jiā
    ào
    ·
    zèng
    cáo
    guāng
    zhōu
  • [
    sòng
    ]
    shì
  • xiē
    xiǎo
    bái
    yòng
    rǎn
    rén
    jiàn
    xīng
    xīng
    diǎn
    zuò
    jùn
    guāng
    suī
    jiàn
    jūn
    yàn
    yìng
    shèng
    sān
    nián
    biǎn
  • juē
    hái
    gǎn
    xiàng
    lái
    sān
    jùn
    níng
    feī
    tiǎn
    hūn
    jià
    shì
    nián
    rǎn
    rǎn
    zhī
    yǒu
    jiàn
    qiān
    jūn
    chóng
    dān
    cóng
    tóu
    jiǎn

原文: 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
我欲自嗟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



译文及注释
一些白发又有何用染。几人能看到星星点。做官虽然像箭一样飞快。君不要厌弃。也应该比我贬官三年。

我想自嘲却不敢。这些年来三个郡都没有辱没我。婚姻之事稀少而年岁渐长。我知道有渐变。千钧重担从一开始就要减轻。
注释:
些:一些,一点。

小白:指头发,此处指年龄轻。

染:涂染,此处指老态。

几人:多少人。

星星点:指星星闪烁的样子,此处指才华。

作郡浮光:指做官时的光彩,此处指官场上的成就。

虽似箭:形容光彩短暂,转瞬即逝。

君莫厌:君不要嫌弃。

也应胜我三年贬:指作者曾经被贬官三年,但是对方也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

自嗟:自叹。

三郡:指曾经任职的三个地方。

宁非忝:不是丢脸的事情。

婚嫁事稀:指作者的婚姻生活不如意。

年冉冉:年岁渐长。

知有渐:知道自己已经老了。

千钧重担:指责任重大的工作。

从头减:从头开始减轻负担。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渔家傲·赠曹光州》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六月,背景是当时苏轼接待了王适和曹焕的来访。据悉,当时曹九章正在担任光州知州,而曹焕则是他的儿子。苏轼在得知曹九章也像自己一样经历官场风云后,便写下了这首词,让曹焕转交给其父曹九章,以表达自己对曹九章遭遇的同情和慰问。 同时,在这次会面中,苏轼也得知了王适被罢官的消息。为了安慰王适的心情,苏轼还写了一首《归来引·送王子立归绮州》词。这首词中也充满了作者对朝野政治的批评和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当时朝政腐败和时代变迁的忧虑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紊乱和政治风气的阴暗,也凸显了苏轼对官场风云、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而且,这首词的内容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被陷入官场的人们的同情和对苦难人生的憧憬,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赠曹九》这首词,是苏轼在自己贬居期间所作,题材主要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词的写作手法非常独特,上片从《白须》入手,通过对自己胡须的描述,引领读者思考时光易逝的现实。作者通过个人感受的得出,把官场生活比做一场游戏,并且提到了曹九章的遭际相似之处,表现出自己与其共鸣相助,心意相通的情感。 下片则是从苏轼本人的经历中出发,深入表达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苏轼感觉自己无法回朝,抒发了自己对前途的无奈。最后他自我反思,认识到官场沉浮只是人生经历中的一部分,婚姻、年岁等人生大事才是更重要的。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苏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在痛苦的过程中领悟到人生本质,表现出他的豁达和超脱。 整首词以“白须”、“浮光”、“婚嫁”等具体事物作为引子,实则是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人生和时光的看法,以及自我反思和慰问他人的情感。全词意境深邃,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具体事物的描述,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文学创作手法,使读者更深入地领略到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细小白须用不着染黑,多少人都见是鬓发花白。 (细小:指须发细小;白须:指花白的胡须。) 作知州事时光如箭地过去了,你莫埋怨, (知州:指苏轼曾任知临安府、知婺州等官职。) 应当说比我三年贬居生活强。 我自叹还没有时机回朝,想起来官于三州无非是不称职。 男婚女嫁风俗事看得少了,意识到自己年岁慢慢衰老了。 我知有此时刻,极重的负担从思想上卸掉。 (此指苏轼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由于处境原因而无法实现,此时才感到卸下一种重压。)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