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译文及注释:
巨大的水中央,江水寒冷而长流。沈牛回答了云雨,像马嚼着缰绳航行。天意似乎要倾覆,神功接连着混沌的迷茫。战争不断解开缆绳,行止时刻记得垂堂的教诲。
注释:
巨积:指大江的水量。
水中央:指江水的中央。
江寒:指江水的寒冷。
沈牛:指沈约,字牛弘,南朝梁代文学家。
答云雨:指回答云雨的问题。
如马戒舟航:指像马戒般稳定,如同船行驶一般。
天意存倾覆:指上天的意志随时可能改变。
神功接混茫:指神奇的力量可以接通混沌的世界。
干戈连解缆:指战争结束后,船只解缆,回归平静。
行止忆垂堂:指行走的时候,回忆自己的家庭和故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滟滪堆》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描述长江上游的南岸滟滪堆为主题。通过描绘峭壁陡峭、水流湍急的瞿塘峡滟滪堆景观,杜甫展现了对自然之巨、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担忧,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动荡、仕途多舛的失落和忧虑。
首联“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直截了当地形容了滟滪堆的雄浑险恶,同时也通过“江寒”这个形象描写,暗示了国运衰微、政治乱象的存在。颔联“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则化用了当时的谚语,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而颈联“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则将滟滪堆的存在归结为天道和造物主的设定,从神秘玄奥的层面阐述了滟滪堆的神秘与危险。尾联“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则化用了“垂堂”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表达了杜甫对战争和动荡时期的回忆和忧虑。在这个诗歌结尾,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怀着追忆故乡、留恋美好生活的心情,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整首诗色彩浓郁,气势宏大,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诗人自身处境的苦涩和无奈。同时,杜甫所展现的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更是让人感到深刻、震撼。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是中国文化和文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在杜甫寓居成都期间,他得到好友严武的悉心照料,两人相处得很好。但是,不幸的是,严武去世后,杜甫不得不离开寄居已久的草堂,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为了寻找新的生活机会,杜甫沿长江顺流而下,最终来到了当时的夔州。在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他经过了瞿塘峡滟滪堆,在这里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作。
这首诗描绘了巨石峭立于长江之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杜甫也借此提到航船行驶时的危险。同时,他还用牛沉水中的方式表达了对山林川泽的崇敬之情。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对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感受,体现出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杜甫在漂泊生活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气息。它被誉为唐代文学中最为优秀的山水诗之一,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赞赏。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瞿塘峡那湍流之中,巍然立着一堆巨石。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很高。把牛沉于水中,以祭山林川泽。即使得到保护,在滟滪堆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倾覆危险,于是造物神功设此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把系船的缆绳解开。因靠近堂屋的屋檐之下,堂屋屋檐檐瓦坠落可能会伤到人。
注释:
1. 瞿塘峡:长江流经四川盆地南部,峡口称瞿塘峡。
2. 巍然:形容高大、挺拔、稳固的样子。
3. 牛沉: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方式,将猪、牛等牲畜宰杀后沉入河中。
4. 滟滪堆:江水岸边积聚的沙粒等杂物而成的丘堆。
5. 造物神功:指上天的神力和智慧。
6.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无际的样子。
7. 系船的缆绳:将航船系住的绳索。
8. 堂屋:东亚传统建筑,指正房、客厅等大型室内空间,通常作为家庭祭祀和会客之所。
9. 屋檐:建筑物外墙上方向外伸出的部分,以保护建筑物不受雨水侵蚀。
10. 檐瓦:用于盖屋檐的瓦片。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