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拼音译文赏析

  • shuǐ
    diào
    tóu
    ·
    ér
  • [
    sòng
    ]
    shì
  • ōu
    yáng
    wén
    zhōng
    gōng
    cháng
    wèn
    qín
    shī
    zhě
    zuì
    shàn
    tuì
    退
    zhī
    tīng
    yǐng
    shī
    qín
    shī
    zuì
    shàn
    gōng
    yuē
    shī
    zuì
    rán
    feī
    tīng
    qín
    nǎi
    tīng
    pa
    shēn
    rán
    zhī
    jiàn
    ān
    zhāng
    zhì
    jiā
    shàn
    pa
    zhě
    weí
    jiǔ
    zuò
    tuì
    退
    zhī
    shāo
    jiā
    yǐn
    kuò
    shǐ
    使
    jiù
    shēng
    zhī
    yún
  • ér
    dēng
    huǒ
    weī
    míng
    ēn
    yuàn
    ěr
    lái
    dàn
    zhǐ
    leì
    shēng
    biàn
    xuān
    áng
    yǒng
    shì
    tián
    rán
    zuò
    qiān
    liú
    xíng
    huí
    shǒu
    yún
    yuǎn
    feī
    jiǎo
    qīng
    míng
  • zhòng
    qín
    zhēn
    cǎi
    fèng
    míng
    pān
    cùn
    qiān
    xiǎn
    luò
    bǎi
    xún
    qīng
    fán
    zhǐ
    jiān
    fēng
    zhì
    cháng
    zhōng
    bīng
    tàn
    zuò
    néng
    píng
    tuī
    shǒu
    cóng
    guī
    leì
    jūn
    qīng

原文: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译文及注释
欧阳文忠公曾问我:“琴诗中哪一首最好?”我回答说退之听颖师的琴诗最好。公说:“这首诗最奇丽,但不是听琴,而是听琵琶。”我深有所悟。建安章质夫家善于弹奏琵琶,请求他为我写歌词。我很久没有写作,特意取出退之的词,稍加修改,使之符合声律,以赠送他。

昵昵儿女语,灯火微微明。恩怨来去,弹指间泪水和声。忽然变成勇士,一鼓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望去,暮云遥远,飞絮搅动青冥。

众禽中,真彩凤独不鸣。攀登寸步千险,一失足便百丈坠落。烦恼在指间,风雨中,让我感到冰火交加,坐卧不宁。推手告别,无泪与你倾诉。
注释:
1. 颖师:指颖氏,古代著名的琴师。
2.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与琴类似但音色更为明亮。
3. 建安章质夫:指三国时期的文学家章质夫。
4. 退之词:指颖氏所作的琴曲《退之乐》。
5. 声律:指声韵格律,即古诗的韵律规则。
6. 昵昵儿:形容婴儿的语言。
7. 灯火夜微明:形容夜晚微弱的灯光。
8. 弹指泪和声:形容弹奏琵琶时泪水和声音交织在一起。
9. 轩昂勇士:形容英勇的战士。
10. 一鼓填然作气:形容士气高昂,斗志昂扬。
11. 飞絮搅青冥:形容风吹起的柳絮在空中飞舞,搅动着青色的天空。
12. 真彩凤:指真正的彩色凤凰,象征着美好和祥瑞。
13.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形容攀登险峻的山峰时,稍有不慎就会坠落。
14. 烦子:指琵琶的琴弦。
15. 置我肠中冰炭:形容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16. 推手从归去:指告别离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苏轼的《蝶恋花·听雁》是一首成功描写音乐美的词,与唐代那些佳构相比,更具表现力和鲜明性。苏轼在此词中采用了男女情爱、战士出征、云飞絮舞、百鸟和鸣等生活场景,通过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将抽象的音节组合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并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 该词以“听雁”为题,形象地描绘雁的啼鸣声,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随着词曲的推进,雁声逐渐成为背景,而琵琶、箜篌、律管等器乐的声音开始主导整个乐曲。苏轼通过对节奏和旋律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音乐的变换和韵律感。特别是在末尾,“泪纵能乾,别恨常新”,“把盏凄然问前缘”,以感人至深的文字刻画出音乐效果,强调了演奏者的技艺之高和音乐的感染力。 整首词虽没有形象的空间描写,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抒情,成功地将无形的音乐化作有形的画面,在视听上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苏轼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宋代词坛带来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创作了这首改编自韩愈名作《听颖师弹琴》的词曲。当时苏轼在京师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一职,是文坛的重要人物。他对韩愈的原诗进行了“矫制”,即在保留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部分句子进行修改和删减,以增添新内容和注入个人感受。这种创作方式在宋代文坛中被称为“挥洒”或“过继”。苏轼的词曲中将原有的叙述加以完善和突出,用音乐来表现人们情感的起伏和变化,展示了宋代文人词曲的一种新风格。此外,苏轼的这首词曲也是对颖师音乐才华的一种赞美和纪念,展示了宋代文学家对艺术才华的认可和推崇。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 乐:音乐。声:声音。初发:刚刚开始传出。仿佛:好像。静夜:寂静的夜晚。微弱:轻微柔弱。灯光:灯的光芒。 注释:这个词语写就了音乐开头渐弱渐响的过程,通过灯光、男女私语等意象来表现出音乐逐渐传来的感受。 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 弹奏:演奏。音调:声音的高低、快慢。轻柔:柔和轻盈。细碎:微小而分散。哀怨:悲伤凄楚。低抑:低沉压抑。 注释:这里写出了音乐的演奏方式,通过音调,表现出音乐的情感特质,既有哀怨之情,同时也有低沉压抑的气氛。 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 曲调:一段完整的乐曲旋律。低抑:低沉压抑。高昂:高扬奋发。气宇轩昂:形容气势辉煌、威严挺拔。勇士:壮健有勇气的人。镇然骤响:镇静豁达地骤然传来的响声。鼓声:敲打鼓的声音。跃马驰骋:在马上奔驰飞跃。不可阻挡:不可阻拦。 注释:这段文字描绘了音乐的起伏变化,如同一个气宇轩昂的勇士,在响亮的鼓声中奋勇前行,气势不可阻挡。 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乐曲:音乐作品。远天:遥远的天空。暮云:夕阳下的云彩。高空:高空处。飞絮:漫天飞舞的细碎物体。缥缈:轻盈,如飘渺。幽远:深远、神秘。 注释:这里将音乐形容成了一种超然物态,如同遥远的天空中飘荡的暮云和高空中飘散的飞絮,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 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 百鸟争喧:各种鸟类在竞相叫唤。明媚:明亮而美丽。春色:春天的景色。振颤:颤抖、震动。宛转错杂:细腻婉转而复杂多变。啁哳之声:鸟类的歌声。彩凤:传说中美丽的凤凰,具有祥瑞幸福之意。不鸣:不发声唱歌。 注释:这里通过对大自然中动物声声喧嚣的描写,突出了彩凤的神秘、高贵和特殊。 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这时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 瞬息:短暂的时间。高音:音调高亢的声音。突起:突然增强或出现。悬崖峭璧:楼台悬崖、山峰险峻的形容词。寸步难行:走路困难。下降:音调逐渐变低。坠入深渊:掉落到深渊之中。一落千丈:高处落下时距离地面很远。弦音: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戛然而止:突然停止。 注释:这里用音乐来形容人在极端情境下的感受,如同置身于悬崖之上,随时面临着失重的惶恐感,加之音乐突然落下,给人以意外和震撼。 弹者好像能兴风作雨,让人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坐立不宁。 弹者:演奏者。兴风作雨:比喻有非同寻常的魄力和才能。肠中:指内心。忽而:突然间。高寒:寒冷刺骨。酷热:非常炽烈的热气。坐立不宁: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注释:这里形容了演奏者的技艺非常出众,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弹者把琵琶一推放下,散去的听众无不为之流泪,君章质夫无不为之倾心同感。 君章质夫:指李清照的弟子和丈夫。倾心同感:完全被打动,感受深刻。 注释:这里写出了音乐带给人的情感震撼,不仅让人流泪,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