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及注释:
夜晚饮酒,东坡醒来又醉了,回家时仿佛已是深夜。家中仆人的鼻息如雷鸣般响着。敲门却没有回应,我倚着拐杖听着江水的声音。
长久以来,我一直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悲哀,何时才能忘却这种苦闷呢?夜深人静,风停浪静,江水平静如绸缎。小船从此驶过,我的余生就寄托在江海之间了。
注释:
夜饮东坡醒复醉:夜晚喝了东坡老先生的酒,醒来又醉了。
归来仿佛三更: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家里的仆人呼吸声像雷声一样响亮。
敲门都不应:敲门也没有人回应。
倚杖听江声:靠着拐杖听江水的声音。
长恨此身非我有:长期的痛苦不是我自己的选择。
何时忘却营营:什么时候才能忘记这种烦恼。
夜阑风静縠纹平:夜晚深沉,风静水平,江水波纹平静。
小舟从此逝:小船从此驶过。
江海寄余生:江海寄托着我的生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片从描写景物到引发抒情,渐进渲染出词人的思绪和情感变化。此部分主要围绕词人对赤壁之战的怀念和思考展开。
下片首句“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景物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远方的钟山,这种距离的感觉瞬间带给人一种惆怅和孤独。接下来,“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江南的美景。这两句话在情感上构成了反差,加深了读者的思考,也同时预示了下文将会出现的承转和抒情。
接着,“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面看起来是写月亮,但实则是借月亮喻指过去的事物。明月常常被用作寄托怀旧情感的象征,此处也是如此。下句“光阴流水,不觉东流”,这句话点出了时间的无情和流逝,更凸显了作者对往事沉思的思想情感。
而后,“少年自健无奈老”,这句话揭示出词人对时光流逝,我们都会像少年一般地经历成长、老去的无可奈何。最后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则是以“燕归”作为一种寄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象。
整个下片通过描写景物和借景抒情,将作者的思绪和情感娓娓道来,既有怀旧之情,也有对时间的无奈和思考。同时,在词人对赤壁之战的回忆中,他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和处境,表现出了一种隐逸的精神和超脱的胸怀。这种境界和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独具特色,不愧是一首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创作了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此时,他已经被谪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在经历了政治迫害后,苏轼的内心异常痛苦。然而,他并没有被痛苦所压倒,而是表现出了一种旷达、恬淡的精神。
在临皋亭附近开垦了一片荒地,并种上庄稼树木,命名为东坡,并在此筑屋,取名雪堂。他有时穿着朴素的布衣芒屩,在田间小路上穿梭,有时在月夜里泛舟湖上,他希望从自然中寻找美的享受,探寻人生的哲理。这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身处黄州之贬的第三年,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中的壮烈和英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此词曾被李清照、辛弃疾等一众文人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此篇文章为苏轼所著。他在东坡山上寓居时,常常夜深宴饮。此诗描绘了他夜归时家里安眠的童仆已经入睡,无人开门迎接他,他只好倚着藜杖,默默聆听江水的声音,表达了他将功名利禄置之度外的渴望,并展现了他向往隐逸生活的意愿。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英译:
Riverside Daffodils
Su Shi
Drinking at Eastern Slope by night,
I sober, then get drunk again.
When I come back, it's near midnight,
I hear the thunder of my houseboy's snore;
I knock but no one answers the door.
What can I do but, leaning on my cane,
Listen to the river's refrain?
I long regret I am not master of my own.
When can I ignore the hums of up and down?
In the still night the soft winds quiver
On ripples of the river.
From now on I would vanish with my little boat;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I would roam as I float.
【注】此诗为苏轼在黄州横渡江时所作,抒发了他想要隐逸的愿望。
Translation:
青春垂暮,我夜饮东坡。先是清醒,而后再醉。回家已近午夜,听到家仆打呼的雷声;我敲门,无人回应。于是,我只好拄着拐杖,倚江而立,聆听江水的悠扬。
我深感遗憾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何时才能摆脱纷乱喧嚣的世间呢?在寂静的夜晚,江上微风拂动,泛起涟漪。
从今往后,我要和自己的小船一同消失。余生,我要漫游江湖,自由自在。
英译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