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译文及注释:
行走到了潇湘,继续到洞庭。楚天辽阔,数座青山耸立。旗杆上的旗帜不动,晚上的波浪平静。红色的芦苇在一湾里纹缬交错,白色的鱼儿双尾如玉刀一般明亮。夜晚凉爽,船影在星光下显得稀疏。
注释:
行尽潇湘到洞庭:潇湘指湖南一带,洞庭指洞庭湖,表示诗人已经从湖南到达洞庭湖。
楚天阔处数峰青:楚天指湖南、湖北一带,数峰青指山峰连绵,青翠欲滴。
旗梢不动晚波平:旗梢不动表示风平浪静,晚波平指晚上湖面平静。
红蓼一湾纹缬乱:红蓼和纹缬都是水生植物,表示湖边植被茂盛,纹缬乱指纹缬交错纷繁。
白鱼双尾玉刀明:白鱼指湖中的鱼类,双尾像玉刀一样明亮。
夜凉船影浸疏星:夜凉表示夜晚凉爽,船影浸疏星指船影映照在湖面上,星星点点。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调任荆南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所作。当时,中国南方的政治局势较为混乱,江南地区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而张孝祥作为一名重要的地方官员,肩负的责任非常艰巨。他调往荆南后,开始了漫长而困难的治理任务。可是不幸的是,仅仅两年后,他因为遭到谏官的弹劾而被罢免了官职,被迫北归。
在此期间,张孝祥曾经泛舟湘江,游历洞庭湖,写下了《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词写出了他在飘泊流离之际的孤独和忧愁,具有强烈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意味。而《春江花月夜·洞庭春色》这首词则是写于他赴任荆南时期,与《念奴娇·过洞庭》相比,这首词更多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好与宁静的渴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也与他此时身处于一种较为平静的工作环境中有关。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既有张孝祥在治理南方地区的压力和困难,又有他对大自然美好与宁静的渴望和思考。因此,这首词不仅是一种情感抒发,更体现了张孝祥对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理解。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的转移,生动描绘出湖泊的景色。红蓼旁边的草丛错综复杂,形成纷乱的图案,而在湖面上跃出的白鱼则如同明亮的玉刀一般,生动而又婉转地诠释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结尾“夜深渐凉影沉沉,千帆远影碧空尽”,则把整篇词推向高潮:夜深了,寂静无声,唯有停泊着的船只的黑影纵横交错,与遥远天空中的点点碧影相映成趣,烘托出一幅意境深远、情感悠远的山水画卷。整首词虽不如《念奴娇·过洞庭》的声势磅礴,但描绘出的静谧、优美的景色,更为细腻、清新、含蓄,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了深深的满足和享受。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注释】:
1. 湘江: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发源于贵州省境内,流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份,最终注入洞庭湖。
2.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中部,与长江相连。
3. 楚天:指中国历史上的楚国,为一古代强大的诸侯国家,在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4. 旌旗:指船上高高飘扬的旗帜。
5. 纹丝不动:形容湖面非常平静,连船上的飘带纹理都没有晃动。
6. 蓼草:一种红色的水草,生长在湖泊和河流边缘。
7. 玉刀:形容白鱼的尾鳍如同锋利明亮的玉刀一般。
8. 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指停泊在湖面上的船只的倒影挡住了天空中星星的映射,因此看起来星星似乎变得更少。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孝祥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他的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深受苏轼影响,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