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译文及注释: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寒鸟停在稀疏的篱笆上。争相抱住寒冷的树枝观赏玉色的花蕊。突然看到客人来到花下坐,惊慌飞走。踩碎了花瓣,落在酒杯里。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痛饮之后又能写出诗篇。坐着的客人喝醉了也不知道。花谢酒尽,春天到来,离别之情。微微的酸味已经附着在枝条上。
注释:
寒雀:指冬天的麻雀。
疏篱:指稀疏的篱笆。
寒柯:指寒冬中的树枝。
玉蕤:指美丽的花朵。
蹋散芳英:指踩散了花瓣。
落酒卮:指倒满了酒的杯子。
痛饮:指痛快地喝酒。
无毡:指没有毡子的座位。
酒阑:指酒足饭饱后的晚上。
微酸:指微微的酸味。
已著枝:指已经附着在树枝上。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苏轼《江城子·寒梅》的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初春,当时苏轼已经在杭州担任通判职务四年。此时的他和时任杭州知州的杨元素相处融洽,两人成为了深厚的朋友。《寒梅》便是苏轼在此期间与杨元素相唱和创作的一首词作。
在词中,苏轼通过咏梅、赏梅的形式来描述两人在杭州共事期间的美好生活和深厚友谊。这也反映出苏轼对杨元素的敬意和友情之情。另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咏花赏花已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词中对于梅花的描绘也符合了当时的文化氛围,更使得该词作具有了较强的时代价值。
总之,苏轼《江城子·寒梅》是一首以描绘梅花为主题的词作,是作者与杨元素相唱和的产物,记录了两人共事期间的美好生活和深厚友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咏花赏花已成为一种时尚,更使得该词作具有了较强的时代价值。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本文旨在对苏轼的词作《寒梅》进行赏析。
首先,苏轼以“寒雀满疏篱”开篇,通过描述枯寂的冬季景象和寒雀对物候变化的敏感,引出了梅花。通过“争抱寒柯看玉蕤”的生动描绘,既表现了寒雀对于梅花的青睐,也烘托了梅花的高贵气质。同时,《寒梅》与前人咏梅歌颂的孤独冷艳不同,展现出一种更为活泼、淳朴而温暖的色彩。
其次,苏轼的巧妙运用“满”字、“看”字,将寒梅的清幽高寒和湛妙圆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思想境界让人联想到佛家禅宗所倡导的在忙乱中保持清静,在世俗中修行成佛的理念,相当有意味。
最后,《寒梅》在顾随先生的赏析中被赞誉为“一首高处、妙处”的好词,这也揭示了其在文学界的重要性。同时,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词进行理解和赏析,这也充分证明了苏轼的艺术成就和词作的深度内涵。
综上所述,苏轼的《寒梅》通过生动地描绘寒雀对梅花的热爱,展现出梅花的高贵气息。其运用“满”、“看”两字表现出梅花的清幽高寒和湛妙圆寂,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境界。该词作不仅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也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角度。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疏疏的篱笆上,满是冬天的麻雀。它们争着飞到梅花树,欣赏白玉一样的梅花。
篱笆(lí fá):围墙。
麻雀(má què):一种小型的鸟类,常见于城市、乡村和田野等地方。
梅花(méi huā):一种春季开放的花卉,具有高雅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审美价值。
忽见一群吃酒客人,来到梅花树下,麻雀惊飞踏散梅花,梅花落到酒杯里。使君痛饮又能诗,醉后的客人坐雪地,雪水融化也不知。酒已饮尽,花已赏够,春天悄悄来到人间。
吃酒客人(chī jiǔ kè rén):指一群饮酒作乐的人。
梅花落酒杯(méi huā luò jiǔ bēi):形容梅花枝干婆娑,在风中飘荡,不慎掉入酒杯中。
使君(shǐ jūn):古代官职名,在此泛指主人或客人。
痛饮(tòng yǐn):指痛快地喝酒,畅饮。
坐雪地(zuò xuě dì):指在下雪的天气里坐在地上。
春天悄悄来到人间(chūn tiān qiāo qiāo lái dào rén jiān):形容春天来临得很悄无声息,却能够感知到它带来的温暖和生机。
请看,离离一丝暖气,已经附着梅花枝。
离离(lí lí):形容微小的摇动或颤抖的样子。
一丝(yī sī):形容极为微小的量或程度。
暖气(nuǎn qì):指空气中的温度和温暖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描述梅花与麻雀、客人之间的互动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来临的欣喜和对自然万物的关注和赞美。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