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拼音译文赏析

  • huàn
    shā
    ·
    sòng
    meí
    tíng
    lǎo
    shàng
    dǎng
    xué
    guān
  • [
    sòng
    ]
    shì
  • mén
    wài
    dōng
    fēng
    xuě
    shān
    tóu
    huí
    shǒu
    wàng
    sān
    yìng
    dàn
    jiá
    weí
  • shàng
    dǎng
    cóng
    lái
    tiān
    xià
    xiān
    shēng
    yuán
    shì
    zhī
    shí
    píng
    yòng
    lián
    shū

原文: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及注释
门外东风雪洒裾:门外的东风吹着雪花洒在衣裾上。
山头回首望三吴:站在山头回头望向三吴地区。
不应弹铗为无鱼:不应该因为没有鱼而不去垂钓。
上党从来天下脊:上党一直是天下的脊梁。
先生元是古之儒:先生是古代的儒者。
时平不用鲁连书:时平不需要鲁连的书。
注释:
门外:指门外的景象。

东风:指春天的风。

雪洒裾:雪花飘洒在衣裳上。

山头:指山顶。

回首:回头看。

三吴:指吴越、吴国和会稽三地。

不应:不该。

弹铗:古代一种弹弓式的钓鱼工具。

无鱼:指没有收获。

上党: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天下脊:指地势高峻,像是天下的脊梁。

先生:指古代的学者。

元是:原本就是。

儒:指儒家学派。

时平:指和平的时代。

不用:不需要。

鲁连书:指《鲁连书》(又称《鲁连子》),是一部古代的兵书。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浣溪沙》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与他之前的作品不同,这首词着重写了别离时的送别赠言。在此之前,小词的题材内容通常只涉及景物和情感的抒发,但是苏轼在这首词中打开了历史性的先河,用小词来表达深刻的意义。 词的题记是“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整首词是苏轼对好友离别时送的话语。首句“门外东风雪洒裾”描绘了送别时的气氛和场景,尽管已经是春天,但由于下雪,寒冷的天气仍然存在。作者没有直接描述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雪洒在衣襟上的形象表现出豪爽的气概。 第二句“山头回首望三吴”出现了跳跃,从眼前所见转移到了别后想象,表现了梅庭老对故园怀念的情感。接下来的一句“不应弹铗为无鱼”,引用了战国时期冯谖嫌自己在孟尝君那里没有受到重视而用宝剑弹铗自嘲的故事。其中,梅庭老不必像冯谖一样用宝剑弹奏来表达自己的失意情绪。这句话还暗示了人们不应该因为看重个人得失而忽视内在的精神追求。 第四句“上党从来天下脊”则是在强调上党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上党地势高、艰苦却重要,苏轼在此呼吁梅庭老不要因地方偏远而感到羞愧和不满。最后一句“先生元是古之儒”,是对梅庭老的尊称,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崇敬和赞扬之情。此外,最后一句还有一个补充说明,说“时平不用鲁连书”,意思是此时代局稳定,并不需要像鲁连那样写书呈递意见。 总的来说,《浣溪沙》这首词的文笔雍容华贵,情感真挚,表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深度。词中所运用的历史和典故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背景知识,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 赏析详情»


赏析二
此篇文章是对苏轼《送梅庭老》这首词的一份赏析。 整首词以春天的雪景为背景,描写了送别时的情境。尽管已经是春天,但是因为下雪的缘故,气候依然寒冷。词中“门外东风雪洒裾”一句,不言“泪沾衣”,表现了苏轼的豪迈气概。接着,词中的文笔跳跃到别后,想象了梅庭老念及故园的情景,表现出离别之难和思乡之情。第三句则提到了战国时期齐人冯谖弹铗的故事,用以表达梅庭老不应为自己得不到重视而不安的心情,同时也表达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含义,即比起名利地位,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品质。 随后,苏轼在词中提到了上党,称其为“天下脊”,表达了对梅庭老被派往上党任学官的祝福与关切。他认为,尽管上党边远,但是其地势高并重要却不容忽视。最后,苏轼用“先生元是古之儒”来称呼梅庭老,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尊重和崇敬。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送别时的情景和离别之难,表达了苏轼对好友梅庭老的感慨和祝福。同时,他也借题发挥,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词文笔清丽、情感真挚,表现出苏轼的文学审美和人生感悟。 赏析二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送别好友梅庭老的作品。梅庭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任学官,苏轼心系好友离别之情,便写下这首送别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苏轼和梅庭老交情甚笃,两人盟友情深,曾在某次饮宴中喝醉了酒,相互拥抱而泣,以誓不弃。此后,两人因为官场风云多次分别,但彼此的情谊却历久弥坚。可见,苏轼和梅庭老之间的友情非常珍贵和难能可贵。 据《唐宋词鉴赏辞典》所述,梅庭老被派往上党任学官,这是一个艰苦的地方,但苏轼并没有为此而挫志,反而通过这首送别词表达了对好友的鼓励和祝福。他希望梅庭老能够安然度过困难,同时也期待好友早日归来,与自己重新相聚。 整首词以春雪、东风、太行山等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苏轼深情厚谊、依依惜别的情感。此词内容朴实,语言简练,却蕴含着深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好友离别的孤独和惋惜。 可以说,这首送别词是苏轼对他的挚友梅庭老的一份美好祝福,也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推崇。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待友情的真挚态度,更展现了苏轼超凡脱俗的情感天性和深刻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注释】 门外的东风:春天的风,往往是从东方吹来的。 先生:对有学问、地位较高的人的尊称。 三吴:指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长约700公里,自河北北界太岳山起,东南抵河南中牟县。 学官:宋代官员中掌管文教事务的官员。 上党:古代的一个地名,现在属于山西省境内。 天下之脊:形容上党地势险要,所在位置像是整个中国的脊梁。 治理天下为己任:指苏轼认为自己有能力、有责任去为国家治理事务。 太平之时:指当时的朝代政治相对稳定和安宁。 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曾多次被贬官、放逐,其中一些原因是因为他与权臣对立,另一些原因则是因为他对于朝廷的政策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最终被认为是他无法得到更高职位的原因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