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译文及注释: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莺儿刚刚开始啼叫,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细雨如同酥油一般柔软,草色看起来很近,却又无法触及。)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不要沉溺于酒色之中,花儿不开放,人也容易老去。不要等到春天再来,错过了红花和绿苔的美景。)
注释:
莺:一种鸟,古代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解语:开始鸣叫。
春好处:春天最美好的地方。
微雨如酥:轻细的雨像绵软的酥糕一样。
草色:草地的颜色。
遥看近却无:看起来很近,但实际上很远。
休辞:不要说。
醉倒:喝醉了。
花不看开人易老:如果只看到花开的美好,时间会很快过去,人也会变老。
莫待春回:不要等到春天才去欣赏美景。
颠倒:翻转。
红英:指花朵。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本文主要是对苏轼《定风波·南宋·柳永》这首词进行简析。文章分析了词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色及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即把春天分为早春、阳春、晚春三个阶段,其中早春是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最好的时光,不要到老年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同时,文章也指出,苏轼的思想与韩愈的《春日》有相同之处。总的来说,本文简析了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文学意义。
简析详情»
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作品,通过对初春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上片中,苏轼通过写初春美好时光,点明了初春的时令和地位,并紧接着写出了初春美景,描绘了初春中微雨润草、草色变青的细节之美。特别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话,既表现了作者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又传达了初春景色的绝妙之处。
下片中,苏轼劝人尽赏春光,道出了花开花落的人生哲理。他警示人们不要借“醉倒”的方式逃避现实,而是要及时把握身边的美好,否则会失去花会给人的青春活力,同时也意味着时光易逝,人走向衰老。他表现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最大的误区的深刻认识。
总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苏轼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把细腻入微的景色描写与深刻哲思结合在一起,是一首充满智慧和感性的佳作。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东坡在1063年二月所作的《减字木兰花》一词,是其赴大理寺寺丞任职途中重游终南山时所作。在这段时间里,东坡的弟子由闻之寄来了一首诗《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而东坡以次韵回复,并附上了这首著名的词作。
东坡此时年仅28岁,而已经是大理寺寺丞。这表明他早年就已名满天下,深受皇室贵族们的推崇和器重。赴任途中,他经过宝鸡,再次前往终南山游览。这座山因为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被数位文人雅士赞誉为“隐士居”的风貌而广为人知。
此时,东坡已经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的创作充满了才华和智慧,让人们感到他内心深处的沉静和豁达。这首《减字木兰花》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却把东坡深刻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这首词作细腻、典雅,充满了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
总之,东坡的《减字木兰花》一词是当时文化盛世的杰出代表,它表达了东坡对终南山秀美景色的赞美,也让人们体会到他深邃的思考和感情。这首词作不仅展现了东坡的创作才华,更是文学史上的一笔珍贵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汉字译文】
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注释】
黄莺:又称“黄鹂”,春季常见的一种小鸟,善于鸣叫。
初春:指春季的最初阶段,一般时间在2月到3月之间。
细雨蒙蒙:形容雨细而密,蒙蒙的意思是飘渺和模糊。
珍贵如油:形容雨水充沛,对于草木的滋润非常有益。
春草:指春天刚长出来的嫩草。
消逝:消失,没有了。
离开大自然:指春天过去,草木枯萎,花儿凋零。
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形容春季景色壮美,花瓣飘落在绿色的苔藓上显得格外美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