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译文及注释:
叹息啊,这转蓬的命运,生活在世上为何如此孤独。
长久离开了本根,日夜都没有闲暇。
东西经过七条街,南北越过九条阡。
终于遇到了回风起,吹我进入云间。
自以为终于找到了天路,却突然下沉深渊。
狂风暴雨接连而来,将我吹回到那中田。
向南却又向北,说东却又反西。
到底该往哪里去,忽然消失又再次出现。
在八泽之间漂泊,穿越五座山峰。
流转无定所,谁知道我的艰辛。
愿意成为中林的草,秋天随着野火燃烧。
即使被烧毁也不会痛苦,愿意与株荄相连。
注释:
吁嗟:叹息声。
蓬:指蒲苇,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居世:生活在世间。
何独然:为什么孤独无依。
长去本根逝:长期离开家乡,本来的根基也逐渐消逝。
夙夜无休闲:日夜辛劳,没有闲暇。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走遍了东西南北,形容漂泊的生活。
卒遇回风起:突然遇到顺风。
吹我入云间:风把我吹到云中。
自谓终天路:自认为是一条通向天堂的路。
忽然下沉渊:突然陷入深渊。
惊飙接我出:突然的狂风把我吹出深渊。
故归彼中田:回到那片田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走过,形容漂泊无定。
宕宕当何依:不知道该依靠什么。
忽亡而复存:突然消失又重新出现。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飘荡在八个泽地和五座山之间,形容漂泊的生活。
流转无恒处:流浪无定所。
谁知吾苦艰:谁能理解我的艰辛。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愿意成为中间的草木,在秋天随着野火燃烧。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糜烂消亡岂不痛苦,愿意和同类相连。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吁嗟篇》是曹植根据乐府旧题《苦寒行》创作的诗歌,取其句首“吁嗟”二字为篇名。该诗实际上是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所谓“转蓬”,是指菊科植物中的一种花朵,秋天时干枯凋零,遇风就会随风而转动。这与人们离乡漂泊的景况相似,因此被诗人常用于歌咏。曹操的《却东西门行》中也出现了“转蓬”一词,曹操用其“随风远飘扬”的特点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但是,曹植在《吁嗟篇》中表现出对“转蓬”的痴迷和注视,却和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遇有关。曹植的父亲曹操在政治上曾多次遭遇挫折,而曹植本人也因为父亲的原因而多次受到排挤和不公平待遇。在这篇诗歌中,曹植将转蓬的形象投射到自己身上,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遭际和无奈。同时,他也把转蓬作为一种自由、独立的象征,表达了自己不愿为权贵所屈从的态度。
总之,《吁嗟篇》是曹植创作的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借助转蓬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离乡漂泊和政治上遭遇的感受。
简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
【流转】liú zhuǎn:流连不断。
【飞蓬】fēi péng:指随风而飘荡的一种植物。比喻流浪漂泊的人。
【艰难】jiān nán:困难;艰辛。
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
【根茎】gēn jīng:植物的根和茎。
【安闲】ān xián:安静、悠闲。
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
【曲路】qū lù:弯曲的道路。
【荒田】huāng tián:没有经过耕作或荒废已久的田地。
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
【回风】huí fēng:往返的风;依次吹向不同方向的风。
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
【天路】tiān lù:指通往天堂的路。
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
【暴风】bào fēng:猛烈的风。
【卷起】juǎn qǐ:被风吹动而弯曲或旋转。
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
【往南】wǎng nán:向南方走。
【朝北】cháo běi:面向北方。
【往东】wǎng dōng:向东方走。
【被吹】bèi chuī:被风吹动。
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
【不知所归】bù zhī suǒ guī:不知道该去哪里。
【一时间】yī shí jiān:短暂的一段时间。
【霍然】huò rán:突然的样子。
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
【湖泽】hú zé:指江河湖泊。
【五岳】wǔ yuè:指我国道家、儒家文化中有名的五座山峰,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
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
【流离无定】liú lí wú dìng:形容无家可归或流落异乡的情况。
【痛楚】tòng chǔ:痛苦的滋味。
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
【秋播】qiū bō:指秋季播种。
【野火】yě huǒ:指山林上燃烧的火灾。
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承受】chéng shòu:承担、忍受。
【烧燎】shāo liáo:烧伤。
【株荄】zhū gāo:指生长在同一个根系下的植物。比喻命运与他人紧密相连。
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他的文学造诣深受人们的赞赏,后人因此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