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译文及注释: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撞响的钟声从浮玉山传来,迎接着我三千里外的到来。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众人听到我说话的声音,却不知道我是哪里来的。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我不是普通人,怎么能默默无闻地认识你呢。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我振动衣袖,突然离去,只留下身影在千山之中。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涪江和中泠,都是这一种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冰盘上摆着琥珀,多么美丽,但还不如糖霜的美味。
注释:
撞钟浮玉山:撞钟指的是敲钟,浮玉山是指一座山名,表示作者来到了一个寺庙或者道观。
迎我三千指:三千指是指很多人一起迎接作者,表示作者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众中闻謦欬:謦欬是指咳嗽声,表示众人都在咳嗽,可能是因为烟雾或者寒冷。
未语知乡里:众人都没有说话,作者不知道他们是哪里的人。
我非个中人:作者表示自己不是众人中的一员。
何以默识子:作者不知道怎么才能默默地认识这些人。
振衣忽归去:作者突然离开了。
只影千山里:只有作者的影子留在了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涪江和中泠是两条江河的名字,表示它们都流经这里。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冰盘上的琥珀和糖霜一样美丽。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乡人金山寺宝觉禅师、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被誉为文学巨匠。他出生于四川眉山,与金山寺宝觉禅师是乡人。金山寺宝觉禅师因事归蜀,并且要开堂念经,于是苏轼即兴写下了《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乡人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中描绘了送别场景的细节,小窗虚幌,望眼欲穿,令人唏嘘不已。同时,苏轼又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向往,以及对于空灵境界的追求。整体诗歌流畅自然,真情实感,表达了苏轼对于亲人和佛法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歌展现了苏轼的高超文学造诣和对家国、佛学的热爱。此外,这首诗歌也证明了苏轼的才华不仅流露在正式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即兴创作能力也是十分出色的。此诗也成为他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广受文学史家和读者的喜爱。
创作背景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描述了苏轼整理的一些注释,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乡僧:指四川遂宁的一位僧人,名叫圆宝。
冰盘:指一种青瓷制成的盘子。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曾对青瓷进行评价,称其表面温润如玉,质地冰冷如冰。
琥珀:这里用来形容茶汤的颜色,类似于糖的颜色。在《本草纲目》中有关于颜色级别的分类,紫色及水晶色被视为最好的颜色,深琥珀色次之,浅黄又次之,而浅白则是最低的级别。
糖霜:这是一种甜味剂,在清甜的同时也能起到美化食物颜色的作用。熬制甘蔗榨汁后,蔗糖经过处理后会产生不同的形态,其中比较轻且呈白色的就被称为糖霜。它可以被视为后世白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等的先驱。
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