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顿起》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dùn
  • [
    sòng
    ]
    shì
  • xiāng
    féng
    nán
    weí
    cháng
  • lín
    xíng
    wǎn
    shān
    xiù
    gēng
    cháng
    zhé
    cán
  • jiǔ
    lán
    rěn
    gòng
    jiē
    cùn
    zhú
  • liú
    jūn
    zhōng
    qióng
    guī
    jià
    miǎn
  • dài
    zōng
    zài
    yǎn
    wǎng
    qián
    zhú
  • jiā
    rén
    niàn
    duàn
    yáng
    guān
  • tiān
    mén
    shí
    kàn
    sāng
  • huí
    tóu
    wàng
    péng
    chéng
    hǎi
  • rén
    zài
    xià
    chén
    xiāng
  • weí
    yǒu
    huáng
    lóu
    shī
    qiān
    peì
    ào

原文: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译文及注释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汉字译文:
客路相逢难,两个旅人相遇不易,
为乐常不足。即使欢乐,也总觉得不够。
临行挽衫袖,临别时,挽起衣袖,
更尝折残菊。又摘下几朵残菊。
酒阑不忍去,酒席上,不舍得离开,
共接一寸烛。一起点燃一寸长的蜡烛。
留君终无穷,留下你,永远不会忘记,
归驾不免促。但是归程总是匆忙的。
岱宗已在眼,眼前已经看到了泰山,
一往继前躅。继续前行,不停歇。
佳人亦何念,美人也在想念着,
凄断阳关曲。悲凉的《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到了天门山,还有四十里路,
夜看扶桑浴。夜晚看到了太阳在扶桑树上沐浴。
回头望彭城,回头看看彭城,
大海浮一粟。大海只是一粒沙子。
故人在其下,故人就躺在这粒沙子下,
尘土相豗蹴。只有尘土和草木相互踩踏。
惟有黄楼诗,唯有黄楼诗篇,
千古配淇澳。与淇水相配,流传千古。
注释:
客路:旅途。
相逢难:难得相遇。
为乐常不足:即使是为了寻欢作乐,也常常觉得不够。
挽衫袖:拉起衣袖,表示不舍。
折残菊:摘下残留的菊花。
酒阑:喝酒的时候。
共接一寸烛:一起点燃一寸长的蜡烛。
留君终无穷:留下你,永远不会有穷尽的话题。
归驾不免促:即使不想走,也不得不匆匆离去。
岱宗:泰山,指已经到达目的地。
一往继前躅:继续前行。
佳人:美女。
凄断阳关曲:指离别时的悲伤。
天门四十里:指距离目的地还有四十里路。
扶桑:传说中的日本,指东方。
回头望彭城:回望故乡。
大海浮一粟:比喻自己微不足道。
故人:旧友。
尘土相豗蹴:指旧友已经去世。
黄楼诗:指杜甫的《登高》诗,被誉为千古绝唱,与淇澳相配。


译文及注释详情»


题解
这首诗是苏轼在43岁时作于徐州的,其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离别难免的感叹和对与老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苏轼在诗中赞颂自己的诗才,并将其相媲美于《诗经》之上,展现出自信与豪迈的一面。同时,在回望彭城之际,苏轼思量宦海生涯中建功立业的不易,感慨万千。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广博的视野。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抒发出深刻的情感。此外,苏轼也在诗中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令人惊叹不已。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的处世态度,珍惜人生,重视友情,注重个人成长与进步。我们也应该像苏轼一样自信满怀,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题解详情»


注释
顿起是苏轼的好友,苏辙还写了一首诗送顿起及第回蔡州。在这里,尝指的是“曾经”。佳人则是指顿起的妻子。 凄断阳关曲指的是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就像《阳关曲》中写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那样。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则是描述在饯别之宴上,虽然酒意正浓,但夜已深,蜡烛将尽,只好重新点燃一束来延续宴会。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则是说留下你的心情永远都不能尽尽,回去赴任的时间总是会感觉太匆忙。这里的“驾”指的是车,而“岱宗”则是泰山,“天门”指的是泰山的一个险要处。 前躅则是指先前的游踪。扶桑浴则是描绘太阳在扶桑洗浴的情景。《淮南子》中说太阳“出于阳谷,浴于咸池,是名扶桑”。《山海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里的扶桑浴指的是在泰山极顶观赏日出。 彭城是现在的徐州市,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则是描述你的老朋友我在彭城,好像一粒飘荡的尘土那样渺小。其中,“其”指的是彭城,“豗蹴”则是“撞击”和“踢踏”的意思。 黄楼诗是指顿起写的一首关于黄楼的诗,此处提到了黄河在徐州北决口的事件,而黄楼则是这个地方的名字,它位于徐州的太行山区。 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