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拼音译文赏析

  • huàn
    shā
    ·
    ruǎn
    cǎo
    píng
    shā
    guò
    xīn
  • [
    sòng
    ]
    shì
  • zhōu
    shí
    tán
    xiè
    dào
    shàng
    zuò
    shǒu
    tán
    zài
    chéng
    dōng
    èr
    shí
    cháng
    shuǐ
    zēng
    jiǎn
    qīng
    zhuó
    xiāng
    yìng
  • ruǎn
    cǎo
    píng
    shā
    guò
    xīn
    qīng
    shā
    zǒu
    chén
    shí
    shōu
    shí
    ǒu
    gēng
    shēn
  • nuǎn
    sāng
    guāng
    fēng
    lái
    hāo
    xūn
    shǐ
    使
    jūn
    yuán
    shì
    zhōng
    rén

原文: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译文及注释
徐州的石潭因为雨水而感谢,我在路上写了五首诗。石潭位于城东二十里,常常与泗水一起增减,清浊相应。

柔软的草地和平滑的沙土在雨中变得崭新,轻盈的沙土上马匹行走不起尘土。何时才能结束农耕的辛劳呢?

阳光温暖,桑麻的光芒就像泼洒一般,风吹来蒿艾的气息就像香气。使君原是这里的人。
注释:
徐州石潭:徐州市东部的一个潭泊。
谢雨:感谢雨水。
泗水:徐州市境内的一条河流。
软草平莎:柔软的草地和平坦的沙地。
耦耕:古代农业中一种耕作方式,两只牛或马一起拉犁。
桑麻:指桑树和麻草,是古代重要的农作物。
蒿艾:指蒿草和艾草,是古代常见的草本植物。
使君:指当时的官员。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二
带着草木的清香味,扑面而来,让身处其中的人心旷神怡。这里的“蒿艾”是指在田野里生长的荞麦、艾草之类的植物,苏轼运用了气象和春天的景象,将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情景与意境统一的效果。 接下来,“山头斜日路曲林,池上秋风飘摇金。”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景色,金色的阳光斜照在小路和树林上,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同时,池塘里的水波荡漾,秋风轻拂着,金色的阳光折射在水面上,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这里揭示出词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细腻,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最后两句“路旁行人欲断魂,借问何处是重门?”则暗含了苏轼不得志和流落他乡的苦闷和失落。路边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苦,仿佛都有一颗“欲断魂”的心,而词人也在这种境遇下,黯然惆怅,不知前方的路该如何走。 总的来说,这首《徐州谢雨词》最后一首是一首充满感情和亲情的词作。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写照和对农村生活的表达,展现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词人的世态炎凉和思想境界。整篇词作从清新宜人到静谧舒适,再到忧郁苦闷,情感起伏跌宕,意境曲折动人,是一篇值得深入品味和欣赏的词作。 赏析二详情»


赏析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浣溪沙》最后一首词的赏析。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徐州发生了严重的春旱,苏轼在关心民生与百姓休戚相关的情怀下,采取一个祈求雨水的方法,当地人们将虎头放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这种做法得到了苏轼的支持和参与,并且他还在雨后赴石潭谢雨,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浣溪沙》五首,这里的最后一首描述了他巡视归来时的感受。 此词在描写自然风光方面极为细腻,用“软草平莎”,“轻沙走马路无尘”形容雨后道路的美丽情景,令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关心民生的情怀。文章最后提到,“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的态度,不仅牵动着作者的感情,也使读者对词人的思想品质和文学造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浣溪沙》以其清新宜人的环境、朴实质朴的风格、与百姓休戚相关的爱民情怀,为宋代乡村词的发展和词风的变迁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赏析一详情»


赏析三
《浣溪沙》是苏轼千古留名的名篇之一,其中第五首词更是表现了他深刻的人生感悟。这首词讲述了苏轼求雨后沿途所见所闻及由此而触发的思考和感慨。苏轼用软、平、新、轻四个形容词描绘雨后村野的宜人气息,使读者仿佛可以呼吸到那种醉人的空气。走马无尘的场面则是混乱的政治世界之外的另一个美好世界,这样的描写也为苏轼的政治抱负提供了一个出路。然而身为州官,他要将隐居田园的愿望变成现实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苏轼通过这种感性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归宿的追寻和感慨,这种情感也在下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整首词在写景的基础上深入生活,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表达深刻,被誉为北宋词中的佳作。 赏析三详情»


译文及注释
- 青草:指草的一种,色泽偏绿。在这里表示柔软的、嫩绿的草。 - 莎草: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表面有着细小的鳞片。这里用来形容庄稼生长茂盛、整齐划一。 - 碧绿:颜色鲜艳明亮的绿色。 - 清新:清爽新鲜、使人感到舒适宜人。 - 沙土:泥土中含有沙砾颗粒的土壤。 - 扬起:飞扬、抛起来。 - 灰尘:由地面尘埃、细小物质等组成的微小颗粒。 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汉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