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拼音译文赏析

  • lán
    huā
    lìng
    ·
    ōu
    gōng
    西
    yùn
  • [
    sòng
    ]
    shì
  • shuāng
    shī
    cháng
    huái
    kuò
    kōng
    tīng
    chán
    chán
    qīng
    yǐng
    jiā
    rén
    yóu
    chàng
    zuì
    wēng
    shí
    sān
    nián
    diàn
  • cǎo
    tóu
    qiū
    lòu
    liú
    zhū
    huá
    sān
    yíng
    yíng
    hái
    èr
    tóng
    shì
    shí
    wēng
    rén
    weí
    yǒu
    西
    yuè

原文: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译文及注释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霜已经融化,长江和淮河的距离已经变得模糊。只听到清澈的颍河潺潺流淌。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美人依然唱着醉翁之意,四十三年如同电光一闪即逝。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草地上的秋露像珠子一样滑落。三五岁的小孩子和二八岁的少女们一起玩耍。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和我一样认识醉翁的人,只有西湖湖底的月亮。
注释:
霜余:霜后的残余。

长淮阔:长江和淮河的宽阔。

潺潺:流水声。

清颍:颍河的清澈。

咽:流淌。

醉翁词:李清照的一首词,描写了一个醉酒的老人唱歌的情景。

四十三年如电抹: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犹如电光一闪即逝。

草头秋露:草叶上的露水。

三五盈盈:形容女子的年龄在三五岁之间。

二八:形容女子的年龄在二十八岁左右。

识翁人:认识李清照的人。

西湖波底月:指杭州西湖中的月亮,因为水清澈,月亮的倒影可以看到波底。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苏轼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游颍河时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全词共分上下两阕,上阕以“霜馀已失长淮阔”为起首,描绘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色。在深秋的颍州,草木凋零、河水温婉,水声潺潺如怨如慕,恰恰吻合着词人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下阕则以“又是蟾宫折桂时”为起首,表达了词人对恩师的缅怀之情,此处的“蟾宫折桂”意为高中及格,“又是蟾宫折桂时”,意为再次中举功名,但恩师已不在人世。 整首词语言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从词人的切身感受入手,将恩师欧阳修与当地居民为之建立的深厚感情生动的展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情感共鸣。同时,通过铺陈对恩师的怀念,词人也从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志趣高远、为人为政、为文作书的理想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不可追回的深切慨叹。整首词篇幅不长,但意境深刻,感人至深,让人不由得在阅读时深感唏嘘与敬意。 总之,苏轼的《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一首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词作,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家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学者们的思想与处事态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感触。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首名为《木兰花令》的词及其追和之作,其中涉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两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轼。《木兰花令》是欧阳修咏颍州西湖所作的一首词,而苏轼则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时任颍州知州。在王安石变法时期,苏轼与韩琦、欧阳修等元老重臣站在守旧派的一面,虽然攻击新法,但并没有全盘否定;后来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执政,开始废除新法,他又与司马光进行过激烈的辩论。由此,苏轼遭到了旧党的排斥,只得请求外调,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知州。而欧阳修则曾是苏轼的主考官,对其文章颇为赞赏。欧阳修的器重和期望,鼓舞着苏轼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几乎都取得了“独步天下”的成就。当苏轼和欧阳修来到颍州游览西湖之时,想起了欧阳修所吟的西湖词,就追和作了这首词。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家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学者们的思想与处事态度。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 - 颍水:安徽省淮南市、亳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母亲河,发源于亳州市,流经淮南市。 - 歌声悠扬:指河畔传来的歌声特别优美动听。 - 醉翁:醉翁之意为李白。 - 四十三年:指苏轼出生至此时所度过的岁月。 - 飞电:形容时间飞逝极快。 - 草上秋露:比喻生命极短暂。 - 十五的月轮:指中秋之夜。 - 皓洁完满:形容月光十分明亮圆润。 - 渐渐缺损:指月相变化为亏缺状态。 - 西湖波底的明月:在此可视为代表历史上曾经璀璨辉煌的事物,如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美好,不过现实总是无情,许多东西都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