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拼音译文赏析

  • wàng
    yuè
    yǒu
    gǎn
  • [
    táng
    ]
    bái
  • nán
    jīng
    luàn
    guān
    neì
    xiōng
    sàn
    zài
    chù
    yīn
    wàng
    yuè
    yǒu
    gǎn
    liáo
    shū
    suǒ
    huái
    怀
    shàng
    liáng
    xiōng
    qián
    xiōng
    jiāng
    shí
    xiōng
    jiān
    shì
    xià
    meì
  • shí
    nán
    nián
    huāng
    shì
    kōng
    xiōng
    西
    dōng
  • tián
    yuán
    liáo
    luò
    gān
    hòu
    ròu
    liú
    dào
    zhōng
  • diào
    yǐng
    fēn
    weí
    qiān
    yàn
    gēn
    sàn
    zuò
    jiǔ
    qiū
    péng
  • gòng
    kàn
    míng
    yuè
    yìng
    chuī
    leì
    xiāng
    xīn
    chù
    tóng

原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相关标签:初中古诗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自从河南经历了战乱,关内又遭受饥荒,兄弟们被迫分散到不同的地方。
因为望见月亮而感慨万千,写下了自己的心情,寄给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同时也给符离和下邽的弟妹们。
时局艰难,年景荒凉,世道空虚,弟兄们流离失所,各自东西奔波。
战争结束后,田园荒芜,亲人离散,流浪在路上。
像千里之外的雁影分散,像九秋之后的蓬草四散。
共同仰望明月,应该会落泪,一夜之间,思乡之心在五处相同。
注释:
自河南经乱:指河南地区经历了战乱和灾荒。

关内阻饥:指关内地区也遭受了饥荒。

兄弟离散,各在一处:指作者的兄弟们被迫分散到不同的地方。

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指作者的三位兄弟,分别在浮梁、於潜、乌江等地。

符离:指作者的朋友。

下邽弟妹:指作者的弟妹们,居住在下邽地区。

时难年荒世业空:时代艰难,年景荒凉,世业无望。

弟兄羁旅各西东:兄弟们被迫流离失所,分散在东西两地。

田园寥落干戈后:战乱之后,田园荒芜,人烟稀少。

骨肉流离道路中:亲人们被迫流离失所,四处流浪。

吊影分为千里雁:思念之情如同千里之外的飞雁,难以相聚。

辞根散作九秋蓬:离散之情如同九秋之后的蓬草,四散飘荡。

共看明月应垂泪:即使分隔两地,大家仍然能够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感到相互的思念之情。

一夜乡心五处同:即使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大家仍然在同一夜晚思念着故乡,感到相互的思念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 关内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 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 各自西东奔波在外。 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 便随性写下一首诗, 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 在乌江的十五哥以及在符离和下邽的弟弟妹妹。 家业在此灾年中全部荡然无存, 兄弟们分散奔走在各处道路上。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 骨肉还散布在异乡道路之上。 吊影伤情,犹如迷途的孤雁, 漂泊无踪,犹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应当伤心落泪, 一宿思乡,五地兄弟情同。 注释: 1. 漕运:古代负责水利管理、物资调配的机构,主要负责粮食、布匹等商品的水路运输。 2. 浮梁:古时汉水上游货物集散地,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公安县。 3. 於潜:古时为一临渭县令,名字於潜。 4. 乌江:发源自四川的长江左岸支流,位于今重庆市黔江区。 5. 符离、下邽:古代州郡名,分别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和渭南市华阴市。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大约约作于公元799年秋至800年春之间。当时,诗人身处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并曾写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与诗人自己都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然而,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二月,唐朝皇帝赐给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的给事中李濬出谋划策,挑起叛乱。董晋之能力无法解决此次叛乱,部下开始不稳定,随后不久,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也加入了叛军。唐廷为平息这场叛乱,分遣十六道兵马进行攻打,而在河南境内的战争规模较大,并且时间也相对较长。 此时期,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导致了饥荒四起。人祸和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难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而此时,佚名作者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分散到各地的兄弟情感,以及对家园的思念和祖国的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写于唐朝贞元十五年(799年)秋至800年春之间。全诗以抒情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在战乱饥荒年代中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感情。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出在战乱带来的离散和灾难中,兄弟姊妹流离失所的痛苦,以及对家乡田园的怀念之情。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时难年荒的社会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战乱频发、家园荒残、手足离散等苦难的现实情况。接着,诗人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手足离散之痛和孤单之苦,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联,诗人看着夜空中明月,心中更加悲切,感叹自己的孤独,又联想起手足们对同一轮明月的凝望,表达了深深的乡思之情。 诗中的意象十分贴切,在细节上也十分独特。诗人以孤雁、蓬草等自然物比喻兄弟姊妹的离散,让人联想到自然中无助而摇摇欲坠的形态,表达了孤独无助的心情。同时,诗人运用“吊影”和“辞根”等描述性词语,将自然物和手足离散这一感性形象紧密结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这首抒情诗描绘了唐代战乱带来的苦难和生活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深刻问题。 鉴赏详情»


白居易简介
唐朝 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