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拼音译文赏析

  • jiāng
    tóu
  • [
    táng
    ]
  • shào
    líng
    lǎo
    tūn
    shēng
    chūn
    qián
    xíng
    jiāng
  • jiāng
    tóu
    gōng
    diàn
    殿
    suǒ
    qiān
    mén
    liǔ
    xīn
    weí
    shuí
    绿
  • jīng
    xià
    nán
    yuàn
    yuàn
    zhōng
    wàn
    shēng
    yán
  • zhāo
    yáng
    diàn
    殿
    rén
    tóng
    niǎn
    suí
    jūn
    shì
    jūn
  • niǎn
    qián
    cái
    rén
    dài
    gōng
    jiàn
    bái
    jué
    niè
    huáng
    jīn
  • fān
    shēn
    xiàng
    tiān
    yǎng
    shè
    yún
    xiào
    zhèng
    zhuì
    shuāng
    feī
  • míng
    móu
    hào
    chǐ
    齿
    jīn
    zài
    xiě
    yóu
    hún
    guī
  • qīng
    weì
    dōng
    liú
    jiàn
    shēn
    zhù
    xiāo
  • rén
    shēng
    yǒu
    qíng
    leì
    zhān
    jiāng
    shuǐ
    jiāng
    huā
    zhōng
  • huáng
    hūn
    chén
    mǎn
    chéng
    wǎng
    chéng
    nán
    wàng
    chéng
    beǐ

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相关标签:爱国唐诗三百首写人

译文及注释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少陵野老: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他因为政治上的不满而隐居在湖南岳阳的少陵山,成为了“少陵野老”。
吞声哭:默默地哭泣。
春日潜行:春天里悄悄地行走。
曲江曲:曲江是岳阳的一条河流,因为河道蜿蜒曲折而得名。
宫殿锁千门:指皇宫的门户严密关闭。
细柳新蒲:指春天里嫩绿的柳树和芦苇。
霓旌:彩色的旗帜。
南苑:指南京的皇家园林。
苑中万物生颜色:指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昭阳殿:指皇宫中的主殿。
第一人:指皇帝。
同辇随君侍君侧:指官员随皇帝同乘一辆车。
才人:指宫女。
黄金勒:指马的缰绳。
翻身向天仰射云:指皇帝骑马翻身向天射箭。
双飞翼:指箭翎。
明眸皓齿:形容美女的眼睛和牙齿。
血污游魂:指战死的将士的魂魄。
清渭东流:指渭河向东流去。
剑阁深:指剑门关的深远。
去住彼此无消息:指生死未卜,不知去向。
有情泪沾臆:指有感情的人会流泪。
江水江花岂终极:指江水和江花会继续流淌和开放,不会停止。
黄昏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望城北:指向着北方的城池眺望。
注释:
少陵野老: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他在少陵山隐居,被称为“少陵野老”。

吞声哭:默默地哭泣,不敢发声。

春日潜行:指春天时隐居在山林中。

曲江曲:指曲江池,位于今天的南京市。

江头宫殿锁千门:指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许多宫殿和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指曲江池畔的柳树和蒲草,不知为谁而绿。

霓旌:指彩色的旗帜。

南苑:指南京的南苑,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

苑中万物生颜色:指南苑中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昭阳殿里第一人:指皇帝,昭阳殿是紫禁城中的一座大殿。

同辇随君侍君侧:指皇帝的侍从官员,随同皇帝一起乘坐车辇。

才人带弓箭:指宫女中的才女,她们也会射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指皇帝的坐骑,马嚼和马勒都是用黄金制成的。

翻身向天仰射云:指皇帝骑马时,翻身向天射箭,以展示自己的英勇。

明眸皓齿今何在:指昔日的美人,如今已经不知去向。

血污游魂归不得:指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他们的灵魂已经无法回到故乡。

清渭东流剑阁深:指陕西的渭河和剑阁山,渭河水清流畅,剑阁山险峻深邃。

去住彼此无消息:指人们的去留和消息都无从得知。

人生有情泪沾臆:指人生中有许多感情和眼泪,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

江水江花岂终极:指江水和江花的生命不会终止,它们会一直流淌和开放。

黄昏胡骑尘满城:指黄昏时胡人骑马进入城市,城市充满了尘土。

欲往城南望城北:指想要去城南望城北,表达了对未知的向往和探索。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wèi)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jiàn gé)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注释: - 少陵:杜甫的祖居地,位于今天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区少陵山; - 曲江: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是唐代皇家园林; - 江岸的宫殿:指长安城内的宫殿; - 昭阳殿: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的寝殿,也是杨贵妃死后的地方; - 第一美人:即杨贵妃,她是唐玄宗的宠妃; - 南苑:指长安城内的皇家猎场; - 黄金马勒:即黄金马笼头; - 渭水:以西安市为源头的河流,是渭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 玄宗:即唐玄宗,杨贵妃的丈夫; - 剑阁:指玄宗所驻的宫殿,位于今天四川省剑阁县东南部; - 胡骑:指边境游牧民族的骑兵; - 城南、城北:分别指长安城的南门和北门。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的秋天,杜甫离开了他的故乡鄜州,前往朝廷去投奔刚刚即位的唐肃宗。不料,他被安史叛军抓获,被带到了沦陷了的长安。这一归来却不是他想象中的欢迎和荣耀,反而是流离失所和苦难的境遇。回到长安,曾经繁华盛世的城市已然变成一片破败和凄凉的景象,旧地重游,杜甫内心的感触和痛苦让他无法自制。 次年春天,杜甫沿着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一路上,他看到了衰败的宫殿、殷红的花朵、流水潺潺,深深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沧桑。面对这些身在其中的景色,他难以自抑,内心深处的哀伤与痛苦化为了诗歌,《哀江头》一诗应运而生。 在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曲江的景色和他的心情,无论是“江水流春去”、“明月松间照”的浪漫,还是“江岸柳枝无限路”、“红颜弃葬何方去”的悲凉,都透露出他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深深忧虑。这首诗通过悲壮的意境、丰富的意象和明快的节奏,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唐人物画般的风景,同时也表达了杜甫当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描述曲江景象的诗篇是一首富有哀怨和思考的佳作。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和苦闷。 第一部分是前四句,描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曲江原本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但如今却已荒芜落寞。诗中描写了“少陵野老”在曲江角落里偷偷行走,形容出曲江此时的“游人”的悲惨处境。诗句含义深刻,用极少的字语精准地勾勒出曲江昔日繁华的辉煌,以及现在的荒凉落寞。 第二部分是第五、六句,通过“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曲江萧条环境的深刻感受,“千门”形容了昔日宫殿之多,但如今却锁闭着,不再有过往的繁华。而细柳、新蒲却依然生长,成为了诗中寥寥几处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又引出了“为谁绿”的疑问,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动荡和世态炎凉的思考。 第三部分是最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诗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忧虑,用燕子迁徙的形象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这里的“王谢堂”指的是古代豪门富商的宅邸,在这个充满权贵和特权的世界,普通人民生存艰难,甚至燕子也不愿在权贵之间停留,而是去了寻常百姓家,这种呼应着曲江景象的比喻,让人不禁深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曲江景象的描写、对昔日繁华的回忆、对现实萧条的感慨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变迁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反思。每一个细节都表露出作者深深的感受,文字简练却意蕴丰富深刻,这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鉴赏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