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拼音译文赏析

  • qiū
    dēng
    xuān
    chéng
    xiè
    beǐ
    lóu
  • [
    táng
    ]
    bái
  • jiāng
    chéng
    huà
    shān
    wǎn
    wàng
    qíng
    kōng
    (
    shān
    <
    s
    t
    r
    o
    n
    g
    >
    wǎn
    <
    /
    s
    t
    r
    o
    n
    g
    >
    zuò
    xiǎo
    )
  • liǎng
    shuǐ
    jiā
    míng
    jìng
    shuāng
    qiáo
    luò
    cǎi
    hóng
  • rén
    yān
    hán
    yòu
    qiū
    lǎo
    tóng
  • shuí
    niàn
    beǐ
    lóu
    shàng
    lín
    fēng
    huái
    怀
    xiè
    gōng

原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一作: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秋天

译文及注释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江城:指江南城市,如画:美丽如画。山晚:夕阳下的山,望晴空:望见晴朗的天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水:指江河,夹:夹在中间。明镜:指水面清澈如镜。双桥:指两座桥,落彩虹:夕阳下的光线形成的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指城市的繁华。寒橘柚:指冬季果实成熟的柑橘。秋色:指秋季的景色。老梧桐:指年代久远的梧桐树。)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北楼:指北方的楼阁,可能是指北楼书院。临风:指站在楼上吹风。谢公:指谢灵运,唐代文学家。怀:思念。)
注释:
江城如画:形容江城美丽如画。

山晚:原诗中为“山晓”,意为山清晨时的景象,但此处改为“山晚”,意为山晚霞时的景象。

两水夹明镜:指江水和湖水交汇处,像一面明镜一样清澈明亮。

双桥落彩虹:形容景色美丽,桥下的水面上还出现了彩虹。

人烟寒橘柚:指江城的居民和橘柚树,形容江城的生活和景象。

秋色老梧桐:形容秋天的景象,梧桐树叶变黄,树枝变得稀疏。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指北楼上的人,是否还会怀念谢灵运这位文学家。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江边的城池:指江南地区的城市。 谢朓楼:又称谢公楼,为苏州市姑苏区山塘街道沧浪派出所所在地,建于南宋,后多次修缮,至清朝时已成为文人雅士聚会之所。 渐晚:渐渐变暗。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两条江之间:指长江和小江(吴淞江)之间。 潭:指如湖泊一样的一片水域。 湖水:指太湖。 桥:指苏州市内的石路桥和园林大桥。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橘林:种植有橘子树的果园。 柚林:种植有柚子树的果园。 炊烟:烟囱里飘出的烟雾。 秋色苍茫:秋天的景色苍茫淡雅,没有夏季那么鲜艳明快。 梧桐:在古代文学中一般用来象征相思之情。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萧飒:形容秋天的清凉,并带有凄凉之意。 谢先生:指谢灵运,字子容,南朝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创作时间与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都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在这个时期,李白因遭到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后,选择离开官场,开始了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政治上处于失意之中。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和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这首诗据此推断应作于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节后。 对于李白来说,流浪和漂泊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这段时间内,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城市和名胜,也遭遇过种种困境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宣城,这个古老的城市,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激发了他写下这首诗的灵感。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宣城的秋景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感慨。江边的城池、山林、湖水、桥梁、果园以及秋色的变幻,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深邃的景象。他描绘出自己站在谢朓楼上远眺晴空的情形,在感叹这些自然景观的壮美之余,隐含着自己对逝去的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这首诗不仅是李白在流浪时期的产物,也是他对宣城所作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它折射出李白独特的诗歌才华和高度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彰显了他洋溢着的豪放和自由的人格特质。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做望江桥,在城的东北。“双桥”和“两水”相对呼应,构成了整个景象的完整性和和谐性。而“晴空”则更进一步丰富了景色的变化和层次,使之更具表现力和深度。从文字的运用来看,这四句诗写景的手法比较传统,但是诗人却巧妙地运用了“望”字的修辞手法,将景色的细节和意蕴都表达得十分鲜明,既深化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最后两句,诗人则有些抒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他用“徘徊”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在秋景的烘托下,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反思,与外在景象的秀美和壮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宣城的秋天为背景,以谢公楼为视角,通过细致入微、优美动人的描写,展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整个诗篇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清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冲击。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诗歌艺术上,都是李白创作中的精华之作。 鉴赏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