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拼音译文赏析

  • yǐn
    shàng
    chū
    qíng
    hòu
    èr
    shǒu
    ·
    èr
  • [
    sòng
    ]
    shì
  •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shān
    kōng
    méng
    (
    méng
    tōng
    )
  • 西
    西
    dàn
    zhuāng
    nóng
    zǒng
    xiāng
    (
    dàn
    zhuāng
    nóng
    zuò
    nóng
    zhuāng
    dàn
    )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写人写景

译文及注释
水面上的光芒晶莹剔透,晴天看起来尤为美好;山峦的景色若隐若现,雨天也别有一番奇妙之处。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西子,那么它的妆容淡雅却又浓郁,总是相得益彰。
注释:
水光潋滟:水面上的光芒闪烁,波光粼粼。

晴方好:晴天最好。

山色空蒙:山色模糊不清。

雨亦奇:下雨也很奇妙。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

西子:古代杭州的美女。

淡妆浓抹:指化妆的程度,淡妆指化淡妆,浓抹指化浓妆。


译文及注释详情»


大话诗人
听闻南国有大才子,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也。千年历史长河中,此人可谓“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氏家族亦不缺文坛奇才,文学风采薪传自父苏洵,弟苏辙亦斩获声名。联袂三苏,其家堪称颇具文化底蕴。 笔下有“书法宋四家”之誉的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其书法神韵优美,有独具匠心之处,堪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上乘,与欧阳修并称,诗歌豪放,与黄庭坚齐名。其词则更是气势磅礴,风格豪迈,开创了词坛豪放派,一改了以往婉约之风,留下了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苏轼与南宋名家辛弃疾并称“苏辛”,可以说是当时文坛上的顶尖大佬。 而苏轼的一生却坎坷多舛,王安石变法期间与王政意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多次被贬谪。但他的文学才华与创作热情却始终保持不变。最终,他于常州逝世,时年65岁,其遗体安葬于汝州郏城县,墓志铭上写道:“夫子苏东坡墓,贤达之所主。”可见苏轼卓越的文学成就已经超越了时代的限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苏轼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都将永载文坛史册。 大话诗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煮酒论西子 西湖千姿百态,晴雨皆宜显娇容, 水晶般的湖光照, 山隐云蒙如薄纱。 游人步步惊心跳, 凝眸之处皆艳艳, 怀揣豪情寻无言, 愁思之处皆空空。 西子倩影更胜昔, 浓妆淡抹总相宜, 诗意潮生怎敌追, 心曲花开饮煮酒。 酌尽一杯添佳句, 阵阵清香铺琼屑, 永留怀念于江南, 飘香一世传千载。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苏轼,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在钱塘任职,官运熙熙。 却有一个逃税的贡进士, 冒用苏东坡名衔,欲送包裹至京城。 苏轼心怀慈悲,询问清楚真相, 发现书生包裹装满建阳薄丝, 欲贩运至京城,作为考试时的费用。 书生害怕沿途税务官署抽税,故用苏轼名义, 求得顺利通行,却被捕未脱身。 苏轼情急之下,写字条并交代书生传记, 希望能够平安到达,解除书生的忧虑。 书生感激苏轼的宽容和善意, 依然心存感激,犹记这份情谊。 后来书生一路顺风, 成功考中进士回京, 他特地返回钱塘,想要向苏轼表达谢意之情。 苏轼不但是一位才高八斗的文学家, 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仁爱胸怀的伟大诗人。 诗人故事详情»


诗句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临江仙·满江红·西湖》,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他在西湖游玩时所见所闻的美景。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诗中最为经典的两句。这两句语言简洁明快,抓住了西湖美景的精髓,几乎可以说是对西湖美景的完美诠释。 “水光潋滟”形容西湖湖面波光粼粼的美景,而“山色空蒙”则描述了雨中迷蒙的景象。这两句叠韵词的使用,更加突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同时,这两句诗也很具有泛化性,不仅仅是描写了西湖的美景,也可以用来形容大自然的美妙与多姿多彩。 诗人通过这两句简单而生动的描写,不但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更是将读者的思维引向了一个广阔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通过文字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同时又能让读者自由地联想与感悟。 总之,苏轼的这两句诗歌既富有美感,又富有泛化性,是一首经典之作。读者可以借此品味诗人的情感和表现力,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之美。 诗句赏析详情»


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苏轼在西湖边上观赏晴雨两种不同景色的感受,以及他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的比喻。文章开头描写了苏轼在西湖边上与朋友品酒时,天气从晴转阴,从而让他领略到了晴天和雨天在西湖上所展示的截然不同的景色。作者以诗人视角,生动地描述了西湖晴天波光荡漾、雨天云雾缥缈的美丽景致。苏轼在赞叹西湖美丽无比的同时,还将它和美女西施进行了比喻。他认为,无论西湖是空蒙山色还是潋滟水光,都能很好地烘托出它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就像美女西施一样,无论打扮得淡雅还是浓艳,都是极致美丽的代表。 此外,作者还指出了西施和西湖有两点契合:一是她家乡离西湖不远,二是她和西湖一样灵秀美丽。这些点明了苏轼为什么要拿西施来与西湖相比,说明他不仅仅是为了形象生动而进行比喻。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清晰,文字准确传神,描绘出了苏轼对于西湖和美女西施之美的深刻感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详情»


创作背景
《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中的这首诗,是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期间写下的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歌。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周长15.1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苏轼在他任杭州官员期间,写下了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歌,其中就包括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天之内西湖不同天气下的美景。诗人最初游览西湖时,天空晴朗,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水波闪烁,非常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变得阴暗,雨水开始倾泻而下,雾霭弥漫,山峦隐约可见,又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情调。正如西子湖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一样,不论是淡雅还是浓艳的妆扮,都恰到好处,令人心驰神往。 此诗前两句使用白描手法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出的不同美态。第一句描绘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下的独特美景。此外,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还提到他的名作《苏堤春晓》,这是因为他在任杭州官员期间亲手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 总之,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描绘并赞美西湖美景的经典之作,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绝美景致,并留下了跨越千年、令人陶醉的美好印记。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赤壁赋》中的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卓越的诗歌才华,创作出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唯美的诗歌佳作。本诗的上半首描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以及在不同天气下的奇妙景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领略和感悟;下半首则运用妙喻,巧妙地抓住了湖山神韵,将湖山与美人西施相比较,并传达出了诗人的情感。 在诗的上半首中,苏轼先用“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绘了西湖晴天的水光景象,展现出在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色;接着用“山色空濛雨亦奇”来形容雨天西湖周围群山缭绕、若隐若现的美丽景色,再次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领悟。通过交替描写水光山色中的晴雨景象,诗人展现了西湖美景的多样性和变幻无穷的魅力。而“晴方好”“雨亦奇”的赞美之词,更是彰显出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他对西湖之美的真挚赞赏和痴迷。 在下半首诗中,苏轼通过比喻,将湖山与美人西施联系起来,运用典雅的笔调,传达出湖山神韵的深邃和美妙。他写道:“西施妆阁娇无比,玉颜深处隐半边。”将美人西施的容貌与西湖的美景进行比喻,形容北岳恒山的美丽如美人额头,西湖则是美人的一隅,两者相互映衬,别有一番神韵。这种通过婉转比喻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抒发方式,不仅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交融情景、运用比喻等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湖之美,同时蕴含了对自然之美及人文情感的深入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山色被云雾所掩盖。此时西湖似乎处于朦胧状态,半明半暗之间,隐约可见,更增添了雨天西湖的神秘与异彩。 注释:雨天西湖的风景独具魅力,因为它隐约而不尽的美让人产生了对它的无限想象与遐思,好比其它季节怒放的花朵,直观而靓丽。 三、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太阳当空照:阳光照耀下 晴空万里:晴天无云 水波荡漾:水面起伏波动 光彩熠熠:光芒闪烁生辉 烟雨迷蒙:细雨缥缈, 雾气朦胧 时隐时现:有时隐约可见,有时又被遮蔽 天生丽质:指天生的美貌和才情 迷人神韵:指极具魅力的气质和风采 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