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拼音译文赏析

  • shuǐ
    lóng
    yín
    ·
    yùn
    zhāng
    zhì
    yáng
    huā
  • [
    sòng
    ]
    shì
  • huā
    hái
    feī
    huā
    rén
    cóng
    jiào
    zhuì
    pāo
    jiā
    bàng
    liáng
    què
    shì
    qíng
    yǒu
    yíng
    sǔn
    róu
    cháng
    kùn
    hān
    jiāo
    yǎn
    kaī
    hái
    mèng
    suí
    fēng
    wàn
    xún
    láng
    chù
    yòu
    hái
    beì
    yīng
  • hèn
    huā
    feī
    jìn
    hèn
    西
    yuán
    luò
    hóng
    nán
    zhuì
    xiǎo
    lái
    guò
    zōng
    zài
    chí
    píng
    suì
    chūn
    sān
    fēn
    èr
    fēn
    chén
    fēn
    liú
    shuǐ
    kàn
    lái
    shì
    yáng
    huā
    diǎn
    diǎn
    shì
    rén
    leì

原文: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婉约

译文及注释
像花却不是花,却无人珍惜它坠落。离家在路边,思考时却是无情有思。缠绵柔肠,沉醉娇眼,欲开又闭。梦随风万里,寻找心上人的去处,又被鸟儿惊醒。不恨这花飞尽,却恨西园,落红难以缀满。清晨雨过,留下的痕迹在哪里?一池萍碎。春色分为三份,两份是尘土,一份是流水。仔细看,不是杨花,而是离人的泪点点滴滴。
注释:
似花还似非花:形容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既像花,又不像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即使这些花掉落了,也没有人会为它们感到惋惜。

抛家傍路:离开家乡,漂泊在外。

萦损柔肠:形容内心的痛苦和纠结。

困酣娇眼:形容疲倦的样子。

欲开还闭:形容花瓣的状态,有时敞开,有时合拢。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形容女子思念远方的心情。

又还被莺呼起:形容女子被鸟儿的叫声惊醒。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不是因为花谢了而感到遗憾,而是因为花谢了却无法再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形容雨后花园的景象,落叶和水草散乱。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形容春天的景象,三分之二是尘土,只有一分之一是流水。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形容眼泪像杨花一样飘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咏杨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经典咏物词,这首词的作者是佚名。词家一向以咏物为难,因为要在咏物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如果模仿不到位,会显得平淡无奇,如果过于拘泥实物,会使人感到呆板无趣。而苏轼的这首《咏杨花》正好达到了咏物词的高峰。 苏轼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杨花形神并茂地写出来,并将物性与人情自然融合在一起。他用“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一句巧妙地比喻了杨花的特殊性质:既不像真正的花,又是如此美丽和柔弱。而“但愿主人能饮我,不要嫌饮少”的写法更是跟读者共情,引起人们的同情之心。整首词把杨花写成了一个有情感、有生命的形象,而非冷硬的物品。 此外,苏轼在词中也借咏杨花之机,回溯了杨花与柳树的历史渊源。他讲述了隋炀帝开凿运河时下令在沿岸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使人们习惯将柳树称为“杨柳”,从而柳花也被叫做杨花,这个点睛之笔让词更有文化厚度。 整首词意境深远,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表达了苏轼对于杨花命运的感怀和人们对于自然界漠视的反思。《咏杨花》的艺术成就不亚于章质夫的《柳花》,并在当时成为了一首名垂千古的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句解
这篇文章介绍了苏轼的一首词《咏杨花》,它跟章质夫的《柳花》看起来有些相互抵牾,但实际上是因为“柳花”也被叫作“杨花”,即柳树的絮。作者在开头运用“似花还似非花”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杨花的特殊性质,既不像真正的花,又是如此美丽和柔弱。接下来,作者回到了杨花的名字背后的历史渊源,说到隋炀帝开凿运河时下令在沿岸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使人们习惯将柳树称为“杨柳”,从而柳花也被叫做杨花。作者的描述传神,让读者感受到了杨花独特的存在感。然后,作者引用了一句古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的评论:“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这句话深刻地概括了整首词的主题:杨花虽然无人关注,但它也有情思,有着自己的命运和际遇。最后,作者用“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表达了自己对于杨花的感慨和思考,在不经意间,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漠视和忽略。整篇文章意境深远,非常传神,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看似平凡的自然现象。 句解详情»


背景
《柳花》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咏物词,作者不详。苏轼和章质夫都是福建人,曾是同僚和好友。苏轼的这首词是他在章质夫作的咏杨花《水龙吟》的次韵之作。次韵即是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诗歌形式。据信,《柳花》词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此刻,苏轼思念着章质夫,想起他故去的妻子与自己的家人,感到无助和孤独。他写下《柳花》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首词写的是杨花,它们被风吹走了,没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但它们仍然美丽而柔弱,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思念。这首词流传至今,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背景详情»


注释及翻译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 【注释】杨花:柳树的花。在春天,柳树上开出一种黄绿色的小花,形如柳絮,叫做杨花。 【翻译】柳树上的杨花,在外观上虽然与花相似,但并不是真正的花,往往被人忽略和遗忘,被风随意飘荡。 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 【注释】树枝:指柳树枝。离开了树枝,就没有了生命的支撑,慢慢地随风飘散。 【翻译】杨花离开了柳树的枝丫,落在路旁毫无根基,表面看来只是一种无情的物体,但仔细想来,却能勾起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感回忆。 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 【注释】愁思:忧愁的思绪。 【翻译】杨花被许多愁思所萦绕,这些无形的情感伤了它娇嫩的心肠,眼中布满了茫然和困惑,不时睁开或合上,仿佛在挣扎和迷茫之间。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注释】思妇:思念丈夫的妇女。 【翻译】就像那些思念丈夫的女子一样,在梦中跋涉万里、寻找归途;但是,当黄莺的啼声唤醒她们之后,她们还是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 【注释】西园: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西园草木烟霏霏,关河梦断青天之上。”这里泛指故园。 【翻译】我不怨杨花飘落一地,只是心中不满那西园(故园),因为杨花的美好难以再现,落花凋零后很难重新长出。 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细细看,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注释】杨花踪迹何处寻:形容雨中景象,杨花散落无踪。 【翻译】一阵风雨在早晨席卷而来,杨花的踪迹消失不见,一池浮萍也被雨水摧毁殆尽。春色虽美,但总有三成难以挽回,两成变为尘土,只有一成随着流水轻轻流淌。仔细观察,此时的点点杨花已然不是真正的杨花,而是人们在分别离别时所流下的眼泪。 注释及翻译详情»


苏轼简介
唐朝 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